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8.3平方千米的古城传唱出人文歌谣;
这里,城内河道纵横交错,
全长12公里环城河拥抱着千年古邑。
这就是绍兴古城,
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在这里,有八处承载绍兴往昔岁月的
历史文化街区
等待绍兴人去细细品味。
越子城历史街区是以越子城的历史文化延续发展而形成的古城中心街区,总建筑面积55.10万平方米。街区内有府直街、偏门直接、龙山后街等几条传统的街巷和保存基本完整的传统居民,且历史遗存较多,有市级文保单位8处,市级文保点12处,文化内涵丰富。
仓桥直街位于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全长1.5公里,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街道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仓桥直街还在年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被赞誉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在上个世纪初,西小路沿河曾是上个世纪初古城的繁华地界,两岸云集的手工作坊更是形成绍兴酱缸文化的源头之一。街区范围南起胜利路,北至环城北路,遵循“一河一街,街河井行”格局。
街区内分布着众多古迹,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吕夲府第,是江南少见的大型住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越藏书楼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为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王衙池明代民居、王阳明故居、观象台等遗址。
作为世界遗产大运河绍兴段的主要遗产点,位于绍兴古城东部的八字桥,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整座桥用条石砌成,历经7个世纪仍完好保存。八字桥的主桥架于南北流向主河,副桥架于两侧引桥下。另有一座广宁桥,与八字桥一纵一横,形成“三桥跨三河通三街”的水陆通路,精妙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
桥下有稽山河与都泗河两条河道,居民临河而居的生活成为江南水乡的代表风景。这里的建筑风貌也以绍兴传统的民居为主,多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仅有少量为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河、路、屋的传统空间格局保存较好。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位于古城东北部,由环城北路、中兴路、萧山街和局弄围合而成。蕺山河和萧山河从街区东部和南部环绕而过。王羲之自永和六年(公元年)拜官后,一直居住在蕺山脚下的祖居,故街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这里保留名胜古迹众多,是历史街区中民居街坊的典范。
除了能游历王羲之故居、题扇桥、躲婆弄、戒珠寺、墨池等处了解到王羲之为绍兴留下的文化宝藏外,还可到同在街区内的蔡元培故居参观。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之一,“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他,也足见此地文化气息的一脉相承。
鲁迅路的前身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形,名曰“都昌坊”,秦始皇曾在南巡时留宿于此。在这里还有一座覆盆桥,“覆水难收”的典故就源自于此。当然,真正使这里成为绍兴人文地标之一的原因还是鲁迅。这里的一景一物带给了鲁迅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并在他的作品多有体现。
如今在鲁迅故里历史街区,除了能够参观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带有鲁迅标志的建筑,还可以从朱家台门、陈家台门、余家花园等古老宅院中了解极具特色的台门文化。
前观巷和后观巷,是两条前后平行的道路,东西走向,东起解放南路,西至仓桥直街。原皆为一河一路格局,前观巷曾经南侧为河,北侧为3米宽的石板小路,沿路建有房屋,河上架有东观桥、观仁桥、西观桥;后观巷河上架有木瓜桥、治平桥、章家桥等。
从解放路进入前观巷,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绍兴人孩提时的童年记忆“绍兴市少年宫”,再向西行,钢筋水泥被白墙黛瓦替代,城市的喧嚣仿佛一下子被推远了,前观巷后观巷多的是各式老台门,大名鼎鼎的青藤书屋就坐落在前后观巷之间。
石门槛历史街区位于古城中部,仓桥直街以东,人民西路以北,越都商城太古广场以南。虽然这里没有名人故居、没有高级别的文保单位,但它同样是绍兴古城历史街区的重要一环。
绍兴古时河网纵横,官员们前往设在这里的道台衙门时,都是到河埠头上岸,再换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再到衙门,为了防止这些马和牛到处排便,官府便在街口设置了一道石头做的高门槛,把这些马和牛挡在外面,一直从清朝沿袭到民国初年。后来石门槛虽被拆掉,但其名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新河弄历史街区位于古城中心以北,唐朝孟简任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浙东观察史期间,曾在这里开凿河道,东与府河贯通,西与西小河相连,将这条河称作新河。河道所属区域的街巷后来都沿用了新河二字。
这里保存着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台门建筑——吕府。由明朝内阁大臣吕夲建造,占地48亩。府第三面环水,坐北朝南,共有厅堂13座,布局严谨,讲究对称,用材硕大,制作规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市旅委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白癜风公益献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