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这是鲁迅先生80多年前发出的警示,如今尤显意味深长。“水者何也?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这是管子对水的阐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从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和其后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开始,浙江治水文化不断演进和升华,形成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底蕴。然而,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在极大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短短几十年时间,也带来巨大的生态危机和水环境破坏。全省8大水系和运河、主要湖泊、平原河网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母亲河”钱塘江已经检出67种有机污染物,11个地级市的25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有7个存在水质超标现象。“为子孙留下清水蓝天”,已成为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共同呼声。
作为鱼米之乡的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水环境恶化趋势明显,浙江面临着巨大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有坠落的危险。有些领导干部说要下河游泳,目前这样的水质,不脱一层皮才怪呢。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绍兴,通过截污堵源、清淤疏浚、活水引流等措施,在工业化进程中开展浩大的治水工程,全面整治水环境,着力改善水质量,传承弘扬水文化,努力恢复水生态,重现“东方威尼斯”风采,为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示范。
◆水乡闹水荒,情何以堪?
水,绘就绍兴“心动的美丽”。古城绍兴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江南水城。鉴湖水系汇集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河流纵横,水巷小叉,平畴沃野,水网密布,开门就见水,举步可登舟。尤其是鉴湖、浙东古运河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书圣王羲之感叹“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水多必然桥多,绍兴有1万多座桥梁,为世界之最,清光绪19年绍兴府城面积为7.4平方公里,城内有桥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从桥梁密度看,绍兴是苏州的2倍,是威尼斯的45倍。粉墙黛瓦石板,小桥流水人家,此乃何等秀美动人的景象。
水,孕育绍兴“流动的历史”。夏商春秋,及至清明,绍兴名人辈出,史不绝书,毛泽东称绍兴为“名士乡”。《四库全书》收录山阴、会稽两县位绍兴人的著述种、卷,举凡经史子集,医卜星相,无所不包。然以所录之巨,终亦不及越人著述之万一。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唐才子传》收录位才子,其中有位到过绍兴,占了63%。陆游存诗多首,有近千首是讴歌鉴湖的。据考证,至少在隋唐之前,鉴湖的名声是超过杭州西湖的。
水,谱写绍兴“舞动的旋律”。独特的水土环境,使绍兴成为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优质的鉴湖水酿就酒中珍品绍兴黄酒,水与黄酒、酒与绍兴、酒与绍兴人已密不可分。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印染业,更离不开水。早在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就已“常敕会稽郡献越布”。越绫的精妙绝伦,巧夺天工,被当时世人称奇。可以说,水兴旺了绍兴的经济。绍兴十大风情中,“水乡社戏”、“鉴水乌蓬”、“曲水流觞”、“水乡集市”、“龙舟竞渡”都与水有关。
然而,经历建城多年的绍兴,在工业化进程中却出现从未有过的水困境。年除小舜江水系能满足二类水环境功能外,其他包括鉴湖主体在内的所有水系都不能满足相应的水功能要求,都为Ⅳ、Ⅴ类水,地表水质量堪忧,部分河道鱼虾绝迹。许多地方的河道工程年久失修,坍塌损坏,平原河道平均淤高0.6米以上。一些单位和个人把河道当作天然垃圾场,擅自倾倒垃圾废物,擅自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游客掩鼻侧目。企业用水需求量大幅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资源型、水质型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破坏水资源的发展是“失血的发展”。虽然绍兴早在年就建成比较完备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增加,难以扭转水污染问题的蔓延。植被破坏、土地硬化,土壤的持水能力必然减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造成水资源萎缩。“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靠单纯追施化肥获取产量的思想误区,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数目不可小觑。一些靠天蓄水的山塘水库因时旱时雨给农业灌溉和群众喝水带来一定影响,加上印染加工、热电等大量用水,水乡缺水问题日益凸现。
◆“东方威尼斯”,何日归来?
绍兴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数千年来,人们进行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大禹以治水为己任,十三个春秋,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绍兴人民开始围堤修筑鉴湖,鉴湖水利工程成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东晋南朝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西兴运河,既有利于灌溉,又有利于物资的集散。唐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长百余里;后又有汤绍恩主持兴建三江闸,抵御海潮,扩大耕地。绍兴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战山洪、改沼泽,使远古时代的蛮荒之地逐渐变成了山明水秀的鱼米之乡。18世纪法国传教士格罗赛记述,绍兴“使人感到宛如在威尼斯一样”。
如果说古代治水是变“水患”为“水利”,那么工业文明时代治水的核心是重建水生态,变“水死”为“水活”。造成绍兴水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畜禽污染、径流污染等,但最大的污染源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污染。绍兴重现“东方威尼斯”风采,必须着力解决“安全饮水”和“水质恶化”两个问题。
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一泓清水,年绍兴决定举全市之力、推进建设小舜江供水工程。年1月,小舜江工程一期正式建成供水。年6月,小舜江供水二期工程完工。此工程建成后,绍兴形成“双路供水、多点进水”的供水网络,进一步增强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管网事故的抗风险能力,为真正实现“不间断供水”提供有效的保障。整个网络管线长达数千公里,供水面积余平方公里,受益百姓万人,相当于再造一个鉴湖,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
为了让河水清起来、活起来,年起绍兴推进实施“清水河道”建设,年提出新时期治水目标,主要采取“截、堵、清、疏、引”五策,努力改善河网水质。一是截污。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日处理能力吨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完善覆盖城乡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污水实行纳管达标排放、集约化治理。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把新增的氮氧化物、氨氮等约束性指标纳入自动监控范围。二是堵源。加快推进化工、医药、印染、电镀、造纸等重污染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关停搬迁,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注重源头把关,严格项目管理,避免环境污染。三是清淤。完善河道清淤保洁制度,加强泥浆产生、运输、消纳、处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坚决杜绝泥浆入河。四是疏浚。兴建以排涝和配水为主要功能的滨海闸枢纽工程,畅通水系。五是引流。建设曹娥江引水工程,调活水体,并推进浙东引水工程水量调配研究。通过努力,绍兴河网水质发生喜人变化,各个检测数据明显好转,绍兴城区大多数河道的水质由黑变绿变清,水质监测断面水功能区达标率上升。
为了更好保护水文化,绍兴把治水工程与“造景”相结合,与防洪工程相结合,与改善居民生活相结合。在城区环城河的整治中,绍兴以河带路,以路展景,两岸推进,河道拓宽沟通,马路裁弯截直。岸线绿地上,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西园、百花苑、迎恩门、河清园和都泗门等景区点缀其间,一处处休闲广场镶嵌绿地,各式古桥、石桥、拱桥、廊桥横跨河上。这些景点大多是在原来的历史文化遗迹上建设起来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推进新时期治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治理见效漫长而艰辛。比如,曹娥江引水工程发挥的效益是巨大的,确实引进了一江清水,在洄涌湖可以看见湖水清澈见底,但是到了绍兴城区效果却不明显。可以学习借鉴泰晤士河、莱茵河的治理经验,建立一套良好的水质监测系统和科学、公正、透明的协调机制,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作风,系统推进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务必防止和克服那种把设想当经验、把萌芽当大树、把苗头当实绩、把盆景当全部的浮夸作风,不赶风头走过场,不能紧一阵松一阵,而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坚持,一届一届班子、一代一代人的接力,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精神,列出时间表,抓出成效来。
◆富民先治水,路在何方?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地下水,但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三分之二污染严重。就浙江而言,年浙江人均水资源量有立方米,年这个数字已降至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立方米,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立方米,就属于用水紧张。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对水资源紧缺状况日趋严峻的现实,浙江务必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决不允许企业“暗渡陈仓”、再搞偷漏排,决不能牺牲环境、“卯粮寅吃”、透支子孙后代的财富。
以节约保护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目前,浙江水资源利用率略高于20%,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工程型为主,兼有污染型和资源型。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型缺水将逐渐演变为主导因素,单纯靠兴修水源工程来满足水的供应日益艰难。应当增强水资源的危机感,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分利用水资源价格杠杆,深化计量取水,计量收费管理。重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行喷灌、滴灌,加快推进“畜禽上山、肥水养林”,推行“猪—沼—果”等生态种养模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热电企业,鼓励用闭式循环供水取代开敞式冷却工艺。在机械、印染等行业推广循环供水、中水回用、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水的重复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前工业文明时期,没有出现明显的生态危机。要理性反思传统工业文明的利弊得失,致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轻”,河湖才能变“清”。坚持预防为主、重在保护、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坚持教育先导、科技支撑、法律保障、舆论监督,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群众参与、开放合作,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探索绿色GDP核算方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弘扬治水文化为契机,营造全社会爱水、亲水、节水的氛围。对治水文献档案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对民间各种治水传说、习俗进行广泛收集,对地下的考古发掘进行深入研究,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沧海桑田,增进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节约用水、绿色消费,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严肃查处,作为反面教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治水事业功德无量,治水英雄将永远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水资源,切实加强工业化进程中的水环境治理,实现治水从独唱到合唱,从软任务到硬指标,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促进工业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子孙留下清水蓝天。绍兴市分管治水工作的领导曾写过一首诗,歌以咏志,激励治水工作取得完胜:“鉴水冬月雾升腾,往事如云。又忆马臻,奇冤芳草长披坟。清官总有清水情,譬如绍恩。遗惠至今,明珠生辉更泽人。”
哪里白癜风能治愈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zy/4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