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绍兴市 > 绍兴市习俗 > 被省里点名绍兴这24个村子要出名了越
当前位置: 绍兴市 > 绍兴市习俗 > 被省里点名绍兴这24个村子要出名了越
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工作现场会日前召开
会上公布了年验收合格的
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名单,
绍兴有24个村级文化礼堂入选
你的家乡入围了吗?
农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在文化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历史文化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或特色村,浙江建起了一批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使其成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的家园。
截至年底,
全省已经建成农村文化礼堂家
因此此次能入选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
都是好样的!
先给这些村子投一票吧!!
↓↓↓
孙端镇皇甫庄村文化礼堂
在孙端,皇甫庄一直是个标杆。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是一个风光优美、底蕴深厚的古村。大文豪范仲淹后人在此繁衍生息千年、南宋诗人贺知章归隐贺家池、鲁迅在此度过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新时期皇甫庄,继往开来,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近年来还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卯足干劲、奋力向前,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全域提升。五星达标与3A争创工作齐头并进,让皇甫庄成为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的示范村,让党旗和党徽在此闪耀!
稽山街道永胜居文化礼堂
永胜村原址坐落在会稽山香炉峰北麓、阳明洞天附近,阳明心学起源之说“弟子问花、阳明答心”发生地。年,因绍兴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需要,村子整体迁址到阳明路、五泄路交界处,目前有居民户,党员53名。
去年以来,永胜居抓住我市“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契机,打造“知行永胜”品牌,建设阳明广场、知行园、传习馆,把阳明为人、为学、为心、明德等思想融入其中,使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践行阳明思想。并巧妙地将“致良知、知行合一、问政于民”等王阳明思想体系与党建工作、小区管理、居民自治等相互结合,深入浅出地将阳明精神与居民日常深度结合,这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基层治理钥匙的有益尝试。
城南街道凤凰村文化礼堂
城南街道凤凰村位于市区南大门城郊结合部,东靠解放南路,西接绍坡公路,坡塘江自南向北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人,现有党员97名,村民代表51名。年年初,为提高村民素质,提升农村品位,村两委会以“和美凤凰”为主题,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于4月份制订建设方案,正式启动建设工程。
礼堂建设于年10月份竣工,建成后的文化礼堂总面积多平方,建有“一台”,即一个万年戏台;“两堂”即礼堂和讲堂;“四场”即文化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场;“五廊”即依托沿河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打造村史廊、民风廊、尚德廊、群文廊、愿景廊;“六馆”即红色藏品馆、凤凰求知馆、戏影茶话馆、阳光少儿馆、星光老年馆、凤凰体育馆,形成了“一台二堂四场五廊六馆”的格局。
平水镇西湖桥村文化礼堂
“自从村里有了文化礼堂,我的生活就和以往不一样了。”西湖桥村庄前自然村村民告诉记者,她是做缝纫加工的,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现在每周都来参加文化礼堂活动,感觉生活更精彩了。
平水镇西湖桥村文化礼堂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本着以联系群众,排忧解难,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为宗旨,听民声、知民情、办民事、解民忧为原则,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文化礼堂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讲堂,学习传统文化,国学讲堂等活动丰富村民生活,提升村民精神文明水平。
钱清镇方家桥村文化礼堂
这里是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的发源地,风景秀美,富足安定。“我们学习学习去?”成了钱清镇方家桥村村民们的口头禅:白天,春泥馆讲座座无虚席;晚上,演艺厅内观看草根明星演出、文化电影。村史馆里述说着特色民俗文化的荣光,文化廊上展示着身边的好家风……
为了做到“一村一品”,方家桥村把纺博会的小展厅搬进了文化礼堂。村文化礼堂负责人王光英向礼堂君介绍,馆内有一面“原料纺织墙”,都是村里的厂家从车间挑的样品,五光十色摆了一墙。“咱们有20多年纺城原料市场的底子,让我们的村级经济一跃而上,必须突出彰显。”此外,展馆内的布局也有一股“江南味儿”,小桥流水曲折有致,所以用上珠帘,墙体错落,给人一种欲遮还羞的感觉。
漓渚镇朱家坞村文化礼堂
漓渚镇朱家坞村文化礼堂于年初开始筹备,5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礼堂座落于村口(与村委大楼合用)。整个礼堂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文化长廊,展示村史村情廊,三大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历史沿革,善行义举榜,乡贤榜等;第二部分:主体办公楼一楼大厅为文化礼堂主会场,展示村规民约,风俗习俗,地域特色文化等文献资料;设有书法室、图书阅览室、文化讲堂、舞蹈排练室等功能活动室。第三部分:老戏台、戏台楼上的农家书屋及室外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老戏台是开展大型文艺活动的场所,续写着乡村文化生活的繁荣和欢乐,是戏迷朋友寄托乡愁的好去处。
杨汛桥镇江桃村文化礼堂
江桃村邻近杭州市萧山区,杭金衢高速公路连接线贯穿而过,是当地村民眼中的“最美新农村”,有着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以及休闲公园。“我们村有3个牌坊,5个长廊,15个亭子,还有自己的村歌。”面对到访的记者,江桃村党委书记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自己的家乡。
江桃村美在哪里?两年前,借助新农村规划建设东风,有多户江桃村村民统一建起了崭新的小洋楼。一排排小洋楼整齐划一,外墙面被“绣”上形态各异的桃花。沿着村旁的游步道慢行,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就在眼前。村里还设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锡箔工艺陈列室。来到这个免费对外开放的陈列室,可以触摸那段据说明代就兴起于此的古老手工业文明史。
齐贤街道光明居文化礼堂
齐贤街道光明居委会文化礼堂是“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是一所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礼堂。
地处萧绍边界,北毗邻萧山区党山、益农镇。长期以来,两地文艺爱好者多有往来与交流,具有深厚的艺术渊源。礼堂又为“光大渊明·醉美田园”古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建有以陶公居、五柳堂书院、渊明雕塑、仿古戏台为核心的古建筑群。
近年来,美丽乡村光明居已登上“国家名片”。渊明故里“荷塘人家”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版世外桃源,更是为光明居文化礼堂“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道墟街道称海村文化礼堂
称海村文化礼堂是原称海小学扩修建而成,总投资万元,总占地5亩,充分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会堂,修建文化中心平方,新建乡村大舞台,信义广场和文化长廓,通过有机整合,使礼堂,讲堂,文化中心,文化长廓及乡村大舞台,信仪广场等设施融汇一体,成为新农村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纳入礼堂之中,努力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
称海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着眼有班子、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等“四有”建设。二年来组织各种培训、讲座次,小型文体活动82次,大型广场文体活动27场次。
东关街道担山村文化礼堂
担山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投资余万元建成以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也是我区建成的第一个村级文化礼堂。礼堂的建成为村民获取知识、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打造文明乡风提供了综合性平台。
担山村文化礼堂由虞舜会堂、虞舜学堂、文体活动中心、“春泥计划”活动室、“一村一品”美丽乡村馆等组成、充分发挥了文化礼堂在传承乡风文明、弘扬民俗民间文化、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打造现代化新担山的积极作用。
小越街道倪梁村文化礼堂
倪梁村文化礼堂室内设有虞舜会堂、虞舜学堂、乡贤作品展览室、荣誉展览室、文化长廊、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室外有文化广场、党建信义公园和健身路劲等。礼堂内有图书0多册,往来读者络绎不绝,配齐配全了投影仪、电脑、健身器材、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文体活动设施,文化广场内群众文化活动娱乐设施、设备应有尽有,设有篮球场、乒乓球桌、音响等设备,是村民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自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倪梁村积极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精心管理,合理安排活动。年与区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挂钩,以继承倪元璐书画艺术为指导思想,成立”倪元璐书画研习会”,组织村民参与书画的学习和创作。
百官街道路东村文化礼堂
年,路东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为基本标准,总面积为1平方米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于11月初正式落成启用。
其中一楼平方米,为文化活动中心,内设电教室、春泥计划室、图书阅览室等;二楼平方米,为文化礼堂,其中会堂,学堂、展示都设在这里;展示的内容有村史村情,村规及徐家家训等;三楼平方米,为文体健身中心,设立乒乓球室和台球室。室外文化广场达0平方米,设有平方米标准灯光球场一个、LED电子显示屏一个、健身路径器材24台,绿化带孝信公园。
同山镇丽坞底村文化礼堂
丽坞底文化礼堂是由原来的祠堂改造而成的,自年6月份开始筹备建设,12月全面竣工完成并通过了省委宣传部的验收。
文化礼堂建筑物外醒目设置“丽坞底村文化礼堂”标识并进行亮化,整体建筑相对集中,建筑面积1平方米,展陈以红色文化为主,主要是对革命先辈和先烈人物进行展示,讲堂和礼堂分开设置,每周开放时间在42小时,村里建有排舞队、腰鼓队、快板队等4支队伍,有文化礼堂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等档案,有必要的运维经费保障;每年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文化礼仪活动3项以上、民俗活动2项以上。
文化礼堂建成已接待了参观团体余个,人数达万人,在今年七一建党之际参观团队更是络绎不绝,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了丽坞底村的标志性建筑。
东和乡十里坪村文化礼堂
十里坪村文化礼堂建成于年,由诸暨市级文保单位卓氏家庙改建,整座建筑大气开放,结构简介,内设有文化礼堂、文化讲堂、图书阅览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各有特色、各具内涵。
礼堂以西路乱弹展陈馆为特色馆,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乱弹的传承基地,由40余人组成的艺术团常年负责活动运行,几年间,开展的各类戏曲展演、非遗传承、文化走亲等活动多次被中央、省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被评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浙江省传统戏曲村”、绍兴市十佳文化礼堂、诸暨市十佳文化礼堂。
王家井镇洋湖村文化礼堂
洋湖村文化礼堂建成于年,正值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忆往昔,瀛火涂炭四海怒;看今朝,宫灯晃耀九州舞”,这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文化礼堂的“浴火重生”。
城南,有村名“洋湖”,可以想象,这地方定与水有关,否则,村庄名字不会这么饱满丰盈,引人遐思。盛夏的一天,我们来到洋湖村,一路皆是青碧农田,不时可见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荷塘。洋湖村第一期70亩的荷花基地,已经风姿初现,荷香清远。
洋湖村文化礼堂,就那样镶嵌在一片绿意盎然中,白墙黑瓦,传达着浓浓的中国风,又融入了文化礼堂建设的新鲜血液,可谓城南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颗璀璨的明珠。
洋湖村文化礼堂建成于年,正值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忆往昔,瀛火涂炭四海怒;看今朝,宫灯晃耀九州舞”,这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文化礼堂的“浴火重生”。
枫桥镇栎桥村文化礼堂
栎桥村是“枫桥经验”的示范村,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村、绍兴市卫生村、绍兴市森林村、绍兴市文明村、诸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诸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星级示范村等荣誉。
栎桥村文化礼堂以王冕书画及荷花为主题,5月底清水出芙蓉可观赏,6月底莲蓬朵朵可采摘。栎桥村的文化礼堂由老祠堂改建,正门口是两个半圆形池塘,非常具有特色。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池塘可大有来头,是村里的风水塘,水为财,门口有池塘就能聚气藏财,家族祠堂门口的池塘可是栎桥村人才辈出,风生水起的保证呐。
五泄镇十四都村文化礼堂
十四都村文化礼堂始建于年,文化祠堂依托藏绿古建筑群,周氏宗祠而建,古风犹存。
十四都村藏绿周氏宗祠始建于年,至年完工,年被列为浙江省文保单位。如今,祠堂“变身”文化礼堂,与藏绿古建筑群融为整体,古风犹存。十四都村收集整理了村史村情、民风民俗、家训家规、善人善举等“乡愁文化”共8万文字,陈列的近块展板,让村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藏绿古文化。古老的周氏宗祠,成为藏绿村最美的一道风景线。独特的祠堂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之间的“碰撞交融”和巧妙结合,既传承了历史文化,也为宗祠增添了新意。
甘霖镇黄箭坂村文化礼堂
甘霖镇黄箭坂村由黄箭坂、下倪、下吴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共计人口人。村庄地理环境优越,闹中取静环境优美,风情文化气息浓厚。这几年来,黄箭坂村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文化体育特色村等活动,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之路。
黄箭坂村充分利用文化大礼堂场地,每逢节日,都会举行舞龙队和民乐敲打队表演。黄箭坂村修缮了农耕文化陈列室,让后代能够亲身感受前辈的生活状态,并作为本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地标,实现农村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书画培训社为媒介,通过书画展、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等,不断向村民普及先进文化;组织党员志愿服务老年活动中心,不断丰富与满足老年人的文娱生活。
三江街道桥里村文化礼堂
桥里村地处嵊州市城南新区,由桥里、后湾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户,人。年,桥里村投资万元新建成总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0多平方米,拥有文化广场平方米的农村文化礼堂。
内设多功能礼堂、道德讲堂、农耕文化展示室、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老年活动室、“春泥计划”活动室、民乐队活动室、宣传文化长廊、篮球场、排球场、健身路径等。文化礼堂已成为该村最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地标”。桥里村文化礼堂建设围绕“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礼育人,以艺悦人,以堂聚人”的总体目标,以“五个有”(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为基本标准,按照“建管用”相并重的要求扎实推进,重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崇仁镇赵马村文化礼堂
崇仁镇赵马村,地处崇仁镇南部绍甘线边,距市区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赵马村由原赵马、绕溪、亭山、李家四个村庄宅合并而成,全村现有总户数户,人口人,村域面积3.67平方公里。
村内有省级特级文化中心站—赵马村文化活动中心,赵马影剧院是嵊州市保留最为完好的村一级影剧院之一,这里举行的农民素质提升课堂和文艺汇演、村民排舞表演等精彩节目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此外,村里还建有健身场、灯光篮球场、露天文化广场及占地近20亩的休闲公园等公共设施。众多的文化阵地,为村民开展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平台。
金庭镇华堂村文化礼堂
华堂村是嵊州市第一大行政村,有2多户,多人口,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全村90%的人是王羲之的后代。经过1多年的繁衍发展,华堂村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建筑、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的“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书画长廊”等景点位于华堂村东部的羲之自然村。华堂村现有古村面积10万平方米,除了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铺、池塘、水井之外,还有55座老台门、3米鹅卵石街巷、米九曲水甽,历史上曾有“十庙十庵十祠堂”之称。
儒岙镇横板桥村文化礼堂
横板桥村背靠天姥山麓,面朝天姥寺,位于儒岙镇东南部,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地。村口有两座木板横铺的木桥,故名横板桥。近年来,该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唐诗特色,厚植文化沃土。以“五星三A”为引领,横板桥村开展‘三治一提升’和美丽乡村等建设行动,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千年古村注入了文化活力。
步入横板桥村文化礼堂,宽敞的场地、精致的舞台、仿古的吊灯映入眼帘,这里的“气派”让人印象深刻。
东茗乡后岱山村文化礼堂
后岱山村位于新昌东茗乡南部,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后岱山村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红极一时的布袋木偶便是发源于此。
近几年来,该村以“种文化”活动为契机,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村民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建设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短短3个月内创造了后岱山村由内而外的链式裂变,变出了翻天覆地的“后岱山速度”,实现了软弱落后村的逆袭。
大市聚镇西山村文化礼堂
新昌县大市聚镇西山村文化礼堂总投资多万元,建成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是目前新昌县内设备最齐全、规格最高的村级文化礼堂之一。
文化礼堂一楼设有大型演出舞台,并设有看台,可同时容纳观众0余人,平时用于开展文艺演出、承办大型会议、民兵训练等活动;二楼设有农民书屋,共计藏书约余册,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三楼设有“西山红大讲堂”,平时用于开展党员集中学习活动、召开全村党员大会等。“西山红讲堂”不仅是村中党员的学习阵地,更是全县的一所固定区域性党校,定期有专家学者来此开展讲座,全年接待县内外参观学习约余人次。
西山村文化礼堂每月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并结合“春泥计划”等,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恭喜这24个村子!
赶紧转发喊身边的人投一票
给家乡点赞!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花花
小编才能早点下班↓↓↓
-END-
开始招商啦!
*5月24日-26日世茂广场第五届婚博会
*6月1日-2日世茂广场第三届童乐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5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