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古越大地,处处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恣意铺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是绍兴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孜孜以求,是坚持以生态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绍兴市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开辟了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绿色产业筑牢生态之基
白坯布“走”过中间的无水染缸,就披上了彩装,成为一卷卷彩色布料。在浙江乐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无水印染车间,看不到一滴印染污水,也没有刺鼻的气味。总经理王华明兴奋地告诉记者,公司从瑞士引进全市首台贝宁格无水印染设备后,印染产品的色牢度更强,产品附加值更高,订单已排到年底。
无水印染这样的工艺革新,是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弘扬生态文化,构建生态产业。绍兴市瞄准“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为契机,坚持生态、安全、税收标准管控,坚持引领和倒逼并举,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高新化、智能化方向跃升,着力构筑绿色产业体系。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绍兴市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加大力度整治“低小散”,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全市印染企业和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开展黄酒、珍珠养殖等重点行业集中规范整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上半年,全市继续完成整治提升印染企业93家、化工企业家,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51.1%和77.4%。
淘汰落后产能,树立先进标杆。最近,绍兴市首次评定的“绿色标杆”印染企业出炉,7家企业榜上有名,分别获得万元和每日吨污水排放指标奖励。此外,强化“亩产论英雄”发展理念,深化推进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排序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经历了转型升级的阵痛,绍兴企业家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全面觉醒。”市经信委有关人士深有感触地说,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绝非一句口号,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企业家的心灵深处。绿色,已经成为绍兴产业最厚重的底色。
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最近,诸暨市草塔镇屏坞村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并抽查群众对于垃圾分类方法的知悉度。“会烂的垃圾要放在蓝色桶里。”91岁的沈珍楼老太太一边把西瓜皮投入可腐烂垃圾桶,一边对督导员说。
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爱水……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具体实践,绍兴市着力弘扬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城乡居民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屏坞村是一个有着多户人家的半山区村。自年被列为诸暨市农村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村以来,村里给每家每户配置了两个垃圾桶,分为可烂的和不可烂的。两年多来,村民们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渐养成,村庄环境也随之改变。大家已经习惯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样子,村里的河道水质变好了,村庄环境质量也不断改善。
绿色生活,带动绿色消费和绿色经济。近年来,依托“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取得的成果,各地大力发展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经济,加快把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发展惠民。当前,绍兴市还在农村大力推行“和谐、富裕、美丽、文明”为主要目标的“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努力把更多美丽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乡村。
在城市,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深入人心。在古城街头,新能源公交车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公共自行车低碳出行缓解拥堵;斑马线前,交通参与者礼让行人已成共识,城市交通更加有序;餐饮消费不断回归理性,“光盘”之风取代了铺陈和排场……绿色生活,让古城绍兴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更具魅力。
共建共享美丽绍兴
“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不愿做车间里那滴浑浊的印染废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不愿凝华成灰濛濛的雾霾;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希望是一颗清亮欲滴的朝露……”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民总动员,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保嘉年华活动中,市民们用一行行或诗意或质朴的句子,写下对生态文明的向往与追求。建设美丽绍兴、共享品质生活,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拆一处违建,腾一方空间;治一条河流,造一处美景。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先锋,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治水剿劣,党员干部冲在前。为深入推进劣Ⅴ类水剿灭战,绍兴市88个部门与剿灭劣Ⅴ类水任务较重的乡镇(街道)实行“一对一”捆绑式挂联,其他乡镇(街道)由区、县(市)部门进行挂联。开展党员干部“四带头、零排污”公开承诺,带头拥护“五水共治”决策部署。
保持“一线”状态,展现“一线”作为。绍兴市人大政协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小组分线监督、市县联动监督、点上跟踪监督等形式,深入基层现场,助推治水工作。
广大河长是推动河水治理的重要力量。全市设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共名和各类小微水体塘长、池长、溇长、库长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长组织体系。以“河长制”为基础,绍兴市还全面推行湖长制,全市多个湖(库)在全省率先推行“湖长制”管理。
“最美治水人”“治水志愿者”“村嫂护河队”……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在改变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涵养了文明意识,将美丽因子种进了心里。
共建共享美丽绍兴,带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绍兴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得分逐年上升。其中,去年达76.66分,相比上年提升9.45%。绍兴市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分别达63个和个,分别占比55.3%、95.6%。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弘扬生态文化,需要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社会各行各业全力支持。当下,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的生态绍兴,正向着“两个高水平”目标大步迈进。(绍兴日报)
赞赏
长按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