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绍兴市 > 绍兴市习俗 >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绍兴隆重开幕最全
当前位置: 绍兴市 > 绍兴市习俗 >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绍兴隆重开幕最全
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上午,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新落成的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隆重开幕,颁奖仪式于当日下午在兰亭王右军祠举行,《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同日发行。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绍兴市旅游集团、绍兴市文联承办。孙伯翔、周慧珺获得终身成就奖。韩天衡、李刚田、周俊杰、刘一闻、徐利明、张旭光、邱振中、徐本一、张建会、熊伯齐获得艺术奖。金丹、盛东涛、叶梅获得理论奖一等奖,另有16部专著和论文获得理论奖二、三等奖。蒋乐志、王卫军、刘永清、岳奇、金泽珊获得佳作奖一等奖,另有25人获得二、三等奖,共人入展。
颁奖仪式现场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吴善璋、何奇耶徒、言恭达、陈振濂、赵长青,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田宇原,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俞志宏,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建明、潘文海、张陆一,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刘恒,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克明,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等,以及获奖作者和来自海内外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俞志宏主持,钱建民致欢迎辞。
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开幕式致辞
李屹在开幕式中说,中国书法兰亭奖落户绍兴,充分体现了浙江省、绍兴市领导和人民对书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他强调,书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精深博大的文化内涵与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文化复兴。在全球文化战略的背景下,广大书家要志存高远,为弘扬与传播民族文化与传统艺术、铸就中华精神,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与时代的嘱托。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在开幕式致辞
张海主席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优秀的书法家首先是一个有理想抱负与人格修为的人。广大书法同仁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所嘱托的:“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在新时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戒除浮躁,远离市俗,自觉承担淳化社会风气、凝聚人心的社会责任,争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高雅生动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在颁奖仪式致辞
陈洪武在颁奖仪式上致辞。他说,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自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节约办展。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体现了朴素典雅、简约务实的办展方针。简化颁奖程序,展览现场朴素大方,布置简约,典雅庄重;减少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节约的经费用于宣传兰亭文化和参加“兰亭论坛”的青年学者;压缩规模,颁奖仪式选择在王右军祠举行,空间虽小,意义深远;严格标准,按照国家财务有关规定安排专家学者与获奖作者及有关人员的吃住行,不讲排场。
服务作者。在中国书协的大力支持下,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组委会征集了历届兰亭奖获奖作者的作品,集中珍藏陈列于兰亭书法艺术博物馆,使得兰亭奖获奖作品首次形成了系列;邀请获奖作者参加兰亭雅集交流和学术论坛,提升影响力,扩大宣传面;精心编辑出版《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最大限度地突出获奖作者,通过作品、获奖感言、颁奖词与简介,综合立体的展示获奖作者的艺术成就。组委会在各个方面努力为获奖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细节改进,充分体现对获奖作者艺术劳动成果的尊重,为他们展示艺术才华搭建平台。
汇古融今。兰亭书法博物馆基本陈列结构主要采用“两线”并行,主线为《兰亭序》的书法线,辅线为《兰亭序》的文化线即兰亭“两史”(真迹发展史、家族繁衍史)。陈列内容分为四大板块:风雅兰亭、传奇兰亭、不朽兰亭、再塑兰亭。兰亭是绍兴具有世界性文化遗产的场所,作为历代文人雅士仰慕之地,中外书法家朝圣之地,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为期六个月的展览期间,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获奖、参展及评审委员、监审委员作品将在兰亭书法博物馆持续展出,之后与历届兰亭奖获奖作品一起,由兰亭书法博物馆永久收藏。此次历届兰亭奖获奖作品的入藏和展陈,不仅丰富了馆藏,对当代书法创作也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提升学术。4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还将举办系列活动《兰亭论坛——王羲之真相》学术讲座,邀请王玉池、杉村邦彦(日本)、王连起、祁小春、萩信雄(日本)等国内外学者围绕王羲之及魏晋书法的相关话题展开学术演讲和探讨。同时,论坛还资助全国书法专业的在校硕士、博士等50余名青年学者和书法爱好者前来参加兰亭论坛,对话理论专家,传播兰亭文化,从而加深当代书坛对古代书法经典的了解,激发更多有志于此的青年学者对书法理论的研究热情,促进学术繁荣。
中国书法报特别刊发专版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一等奖获奖书家及作品
蒋乐志
无限的可能(编者按)
蒋乐志的探索意义在于,他为我们如何借鉴传统、如何开辟自己的道路打开了一扇门。他用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写出了一种壮阔的境界,而放达之处又极见精微。
赵之谦的书法,貌似劲朗实乃俏丽,其所渊源于北碑的仅是“形容”与“姿势”,而所缺乏的似乎就是一任心手的“天然”。
然而蒋乐志却能“问路”于“畏途”,独辟蹊径,化“庸常”为神奇,其视野之宽阔、个性之坚守,在这个“求同存异”的互联网时代,尤为难能可贵。
其实,通往书法的路,未必非得是人流熙攘的“通衢大道”。即便是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羊肠小径”,也会有风景,当然,它也会走向心灵……
蒋乐志山东临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叶培贵教授。现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三等奖、中国书坛新人新作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林散之奖”、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二等奖、“中华情”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征集巡展获奖作品。
蒋乐志行书《王勃诗〈郊兴〉》条幅×98cm
颁奖词
蒋乐志书法《王勃诗〈郊兴〉轴》,取资赵之谦,于动荡欹侧之际含毫敛锋,于飘摇铺叠之间飒爽大方。通篇笔墨酣畅,纵横排闼,自然洒落,气息鼓荡。行间布白断连穿插,疏密有度,章法自然。以今之笔意畅叙古人诗意,甚为可观。
获奖感言
余生性窳陋,才学荒寒,不意获此殊荣,既喜且惭。所深幸者,在躬逢盛世,沐日月之光;得遇明师,承翰墨之传。至于书法,其道如渊,余之所学,殊不足言。唯愿师友,妙谛长宣,不吝赐教,慰此拳拳。
王卫军
书法与生活(编者按)
历史上对于“书法”这事儿,似乎没有谁去讨论过它究竟是“文化”还是“艺术”什么的。对于他们而言,“书法”更多的是生活里的应用。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应用,这里都会夹杂着书写者的个性与美感。比如信札,本来是海天遥阻里的问讯与联系、叙事与抒情、感怀与珍重,不仅从文字里发散,而且也更从笔墨的流走中加以表达。而今天,随着生活场域的变化,信札的功用已渐行渐远,但它优雅的形式却作为一种“遥接古今”的线索,正在我们的生活里“活色生香”。
王卫军的这组手札形式的作品,正是将我们引领到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尽管是“虚拟”的情境。但它“虚拟”得的确很“真实”。平实的起落,均匀的“呼吸”,像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地娓娓道来。不做惊人语,不耸人听闻,这恰恰是王卫军书法的动人之处。
其实,王卫军的书写一直是出于这样一种恒定的状态。他用书法装点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装点了我们的梦。
王卫军江苏泗阳人。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首届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正书展最高奖、全国第二届扇面展银奖、全国首届行书展三等奖、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金奖、第三届中国书法“林散之奖”提名奖、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家精品展金奖等。
入展情况: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楹联展等全国性大展。出版有《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王卫军书法作品卷》等多部作品专集。
王卫军行书袁枚《随园诗话选钞》册页(局部)37.5×21.5cm
颁奖词
王卫军册页作品《随园诗话选钞》,通幅素净,钤印有度,深具追源探流之雅致。字法源自“二王”,尤于《集王圣教》一脉独有会心,同时旁收博取古哲今贤笔法,刚柔兼济,从容俊逸,匠心陶冶,不囿时风,初成自家气象。
获奖感言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非常意外、非常幸运地获得了梦寐已久的兰亭奖殊荣。如果说兰亭是巍然耸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令人膜拜的丰碑,那么兰亭奖则是我们这一代书法人遥遥仰望的梦想。从中国书法兰亭奖设立的那天起,我和许多同道就踏上了艰辛执着的追梦之旅。十多年的风雨追逐,我收获过入展的喜悦,体验过与奖杯擦肩而过的惋惜,也品尝过名落孙山的沮丧,但随着岁月流逝,青涩的激情褪去,依然不变的是逐梦的初心。追逐兰亭的梦想,不是要刻意给兰亭抹上功利的色彩,也不是想借助兰亭的影响来博得虚名,而是希望以前贤创造的经典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以魏晋的风度作为自己艺术的追求和信仰。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由于受到家学的影响,儿提时书法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文化印记。多年的书法之旅,我们饱览了书法别样的文化风景,感受了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享受着书法陪伴我们在墨香中走过的充实而快乐的时光,享受着书法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感动。我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得到江苏这方书法热土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更有幸得到诸多书法大家的悉心教导和栽培。这次获奖,于我而言,不是梦的终结,而是新的起点,不仅是收获和惊喜,更是激励和鞭策。我一直认为,获奖有偶然性,转瞬即为历史,它只是人困马乏的书法长旅中,偶遇的一片可以聊以止渴的梅林,遇之可喜,失之不忧。我更深知自己无论在人生阅历、生命的体验,还是在技法的锤炼和文化的积淀上,都还有很多的课要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不能让奖杯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当然,我也知道,我的获奖还寄托着评委老师和各方朋友的厚爱和期待,我会以获奖为新的动力,用更好的自己来回报社会,用更好的作品来感恩人民,用笔墨书写这个时代的精彩,描绘书法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梦想很美,路途很长。时光不老,跋涉不息。
刘永清
妙造自然(编者按)
中国艺术其实正是中国人文化理想的枝蔓与外延。它以“自然”为师,以“自然”为审美的归宿。所谓的“师法自然”正是这一事实的“理论”源起。当然,这个“自然”不仅仅是指我们身外的那个客观的“山河大地”,它也暗含了我们主观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但这个心灵与精神世界必须是与“自然”契合的,于是乎我们便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
“妙造自然”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高度。
篆刻艺术以刀代笔,刀与石的遇合呈现出一种“视觉”镜像,进而生发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里有线的质感、空间的疏密,而都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志趣、气质与个性。
以刀刻石,这确是专门的技艺,但若能从这“技”而达乎“道”,却是界定一位优秀印人的标准所在。
刘永清的作品,正从这样的意义中,悄然地向人们呈现。
刘永清年出生于河北广宗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
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优秀作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全国书法展优秀作品、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展优秀奖、“百年西泠·西湖风”现场创作三等奖、河北省第十二届文艺振兴奖。
入展情况: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展、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首届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展、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展、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展、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展、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展、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当代印坛新锐提名展、“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
刘永清篆刻印屏×35cm
颁奖词
刘永清篆刻作品以巨印为主,高古朴茂,大气活脱。其用刀猛健泼辣而不荒率,看似单刀直入,实为精心勒凿,于单刀中表现浑厚的古篆笔意。印屏朱文、白文风格统一,边款颇为讲究,与印面完美结合,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获奖感言
这届兰亭获奖,给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自己创作作品的历程,反而是这次兰亭评审过程在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深印象。评审时间的延长、文字审查、现场创作、文化考查等一系列新举措让作者看到了中书协的评审机制不断往更加健康的轨道上大踏步迈进,不禁令人拍手称快。尤其是文化考查环节,对于书坛当下只重技法、快餐速成的不良现象起到了有效遏制作用。倡导作者除了写字刻印外,还要静下心来,坐得十年冷板凳,为成为有思想深度、有学识修养高度全面发展的真正艺术家的标准而努力。获奖给我带来荣誉的同时,也让我更多地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欠缺。我将这次兰亭获奖作为个人的又一个崭新起点,沉下心来,守住本真,向着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学习与探求。
岳奇
精致的“古雅”(编者按)
一滴水能让我们领会大海,一片落叶会使我们理解所有的秋天。那么一方印章,当然也会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情调与个性气质。
由此,我们说岳奇是一位安静的人。
古玺,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印章形式,在它的实用功能之外,我们还能隐约地感受到来自那个遥远时代的文化征候。
醇厚,清丽;精致,古雅。
与其说是岳奇选择了古玺,倒不如说是“古玺”选择了岳奇……
岳奇3年出生于陕西咸阳。号初堂、革庵。别署半瓦斋、相思得志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终南印社副秘书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二等奖、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展三等奖、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优秀奖、“百年西泠·中国印”海选优秀奖、陕西省第四届篆刻展一等奖。
岳奇篆刻印屏(局部).5×34cm
颁奖词
岳奇的篆刻创作建立在精准理解三晋古玺的艺韵之上。他广泛吸收战国文字的结构意味,再现古玺印的精神内质。边款形式风格多样,借鉴摩崖、汉金文、章草等多种艺术元素,与印面相得益彰。他的刀法温润清穆,印风精工纯雅,个性鲜明又不失正法,是当下强调创新和复古相融的正道回归。
获奖感言
我叫岳奇,作品无奇。习篆十年有余,一直徘徊在“奇”与“不奇”之间。有时候想法多,变化频繁显得机心过重;有时候没想法,老成持重又显得死板。后来渐渐明白:适可而止的表达更有感染力。好的作品看似“举重若轻”,实是一种内在的坚劲与沉凝。
另:书家写好字,印人刻好印都是应尽的本分,如此而已。
金泽珊
古典的阳光(编者按)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书写工具的转变,书信手札这样的通讯形式渐至式微。即便是在书家群体中,能以传统的格式、用毛笔来写信也成了一件“稀罕”之事。“功用”与“艺术”的分离其实不仅仅是书法,其他领域亦然。“实用”以它强大的张力正在消解“传统”与“古典”的意义。
金泽珊,这位来自北国的年轻书家,率先铺好笺纸,晴窗之下,“尺牍书疏”,用他沉稳、优雅的笔路,展示了一种久违了的“千里面目”。它亲切又美好,“似曾相识”却又“新颖别致”。
其实,所谓的“古典”对于时下而言,或许是一种很新的东西……
金泽珊年出生,号知镰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年先进个人称号。《中国书法》提名当代书坛60位中青年名家。
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等。
入展情况: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等。
金泽珊行书《知镰庐十二札》册页(局部)33×16.7cm
颁奖词
金泽珊《知镰庐十二札》自然流落,摒弃粉饰。书写快捷随意,章法疏密错落,墨色枯润相间。凭借节奏变化来展示文人信札的书写时空,体现了他对“二王”帖学审美内涵的深刻参悟,以及得心应手、随机应变的创作能力。
获奖感言
近年来,我在书写状态中寻求一种释放,真正意义上的释放,即从心灵深处打开。东汉蔡中郎有“欲书先散怀抱”之说,此言一语中的。我想摆脱与自然书写无关的因素,从而获取一种自由。
《知镰庐十二札》作品的诞生,灵感来源于“书法是文人的生活状态”。此作内容来自平时学书感悟,以及抄录自己的私人信件等。意在强调内容生活化、书家立体化。去掉粉饰,展现真实的自己。
本文图文转载自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家园网、新浪微博、中国书法家协会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