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村今年的重阳节爱心午宴
90岁老人金阿玉向溪心村捐款5万元
永嘉桥头,曾以“中国纽扣之乡”、“中国拉链之乡”闻名,成为温州著名的经济强镇。而今,老一辈桥头人年岁已高,他们又以另一种品质影响着子孙后代——平时省吃俭用,却无私地将积蓄捐出,用于公共事业。梨村、溪心村、朱涂村等等,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每个村里、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批乐于奉献的桥头“最美老人”。
老人献爱心——
百岁寿诞拒绝大操大办
发动子女捐款37万元造桥
去年10月份,溪心村詹莲妹老人的子女筹划着给老人过百岁寿辰,但老人有自己的想法,家里亲友多,花一大笔钱也就吃吃喝喝热闹一中午,还不如把钱捐出去做公益。当时,溪心村正好在溪流对面造公园,但通往对岸的桥还没造,一大家子人一商量,决定就捐款造桥,最终捐了37万元。今年正月初八当天,村里举行桥落成仪式,专门请了詹莲妹,让她第一个过桥。老人踏上这座自己出资建设的桥,直笑着点头,她告诉子女,把钱花出去造桥修路做公益,这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老人的儿子叶彦青告诉记者,母亲是个热心人,80岁寿辰时给当地一个学校教育基金捐了元,90岁时又给学校买了一对篮球架,她觉得这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溪心村党支部书记黄大考说,詹莲妹是全村最长寿老人,在过自己百岁寿诞的时候,能发动子女捐钱造桥,这种精神真的值得学习。
溪心村村民热心公益事业,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村民还自筹了万元用于村里的文体建设,其中不乏像詹莲妹一样的爱心老人,或捐出积蓄,或发动子女捐款。老人树榜样——省吃俭用存下的积蓄不摆寿宴全部捐出去桥头镇前庄村筹备建造登山步道,该村90岁的金阿玉老人捐了5万元,这些钱都是平时子女孝敬她的,她舍不得花,却在知道村里有需要的时候全部拿了出来。金奶奶说是以此迎接自己的九十大寿,不摆酒席,却能造福子孙后代。据了解,金奶奶育有四子四女,此次捐赠是她个人的决定,并得到子女们的大力支持。
今年7月份,溪心村的吴学新老人向村里捐款10万元,用于村里的建设。而这一年,正是他的80岁大寿,他跟子女说,寿诞不操办了,把钱捐出去。这些钱都是老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吴学新老人的媳妇黄晓洁说,现在溪心村风气都挺好,很多人都会把做寿的钱省下来捐掉,公公做出这个决定,他们也特别高兴。岁,永嘉县桥头镇朱涂村村民孙如信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家人在为他办完丧事之后,向当地老人协会捐款2万元,用于造福村民的修桥、铺路等事业。孙如信老人的亲人告诉记者,在老人96岁的时候,就捐了1万元给村里修路。当时,老人就承诺,如果自己活到岁就再捐2万元。老人的承诺也成了他最重要的遗嘱。
后辈传美德——
专程回乡为老人摆重阳宴
油米菜送给居家养老中心
桥头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类似上述的这些事例,在桥头还有很多很多,唐如明在80岁大寿时捐款2万元;唐如理在70岁大寿时捐款2万元;92岁高龄的陈其东捐款3万元成立民间道德奖……而在桥头镇梨村,还有一张爱心名单,从年至今,有近30笔的捐款都是老人将自己做寿的钱,捐出来用于公益事业。
朱涂村老人协会会长孙成华是个土生土长的朱涂人,今年68岁,已经在任5年。他说,在朱涂村,老人捐款已经是个优良传统,20多年前就已经陆续有老人捐出自己做寿的钱用于公益事业。近年来更是金额逐渐变大,而且人数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老人们的这种行为也带动了下一代人的奉献精神,很多人都乐于去帮助别人,就像我们老人协会居家养老中心,就有很多村民送来油、米、菜等等。”孙成华说。
今年重阳节,在绍兴做生意的郑庆晃回到家乡梨村,他是专门回乡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办重阳节爱心午宴的。他的母亲今年正好80岁大寿,他以母亲的名义捐款5万元,请全村老人吃爱心宴。郑庆晃说,梨村的重阳爱心宴已有多年历史,很多人排队给老人们捐款,今年轮到他,他觉得很高兴。“虽然我在外做生意十多年,但老一辈的无私精神一直影响着我,能为老人做点事,我们也高兴。”
桥头新风尚——
移风易俗深入村民之心
勤俭奉献成为美德教育
在前天召开的全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指出,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民心民意的好事。参加了此次会议的永嘉县民政局副局长朱清东对此也深有体会,他称,桥头镇因经济发展起步早,不少百姓家境殷实,曾经在婚丧嫁娶方面攀比、铺张现象十分严重。
但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桥头群众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大操大办已经几乎没有,而且出现了一个新风尚,有很多老人将做寿的钱省下来,去支持公益事业,如村里的建设、河流治理等等。这不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让后辈得到美德教育,将老一辈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温州大学社会学老师徐旭东认为,桥头这些老人的举动推进了移风易俗,是一种社会新风尚的体现,它体现的是一种更加健康的风俗习惯,这个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是精神上的健康,展现了中华民族节约、奉献的精神。并且,捐出来的钱用于公共事业,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对旧传统的摒弃和新风尚的形成,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和学习,温州如今人情、送礼等花费都还比较高,我们也可以从桥头的转变中吸取经验,深化移风易俗。
猜你喜欢
我市将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六大行动"让文明新风吹遍各地
温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启动啦!就等你来!
10月浙江好人公示,温州4人入选!为他们的善举点赞!
白癜风注意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