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我辈风华读书会


12月11日下午三点,学生会学习服务部在院楼举办了“台北人”读书分享会。读书会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13级到16级的同学都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分享会由罗布旦增同学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台北人》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然后,顾容菱同学做了题为“何谓回忆”的主题发言,发言分为“回忆是救赎”,“回忆是偏爱”,“回忆是虚无”等部分,在上述部分中,她不仅表达了自己看完《台北人》后的见解,更引用了书中的事例和其他名家的点评,使文章更加丰满。在最后,她提出了“回忆的汇聚就成为了历史”的观点,书中的十四篇小说本就蕴含着浓浓的文化乡愁,而这种文化乡愁若融入了宏大的历史感,它势必会更加先声夺人、含义深厚,而作者笔下的一切也就更加绾接久远了。发言结束后,罗布旦增同学也请了几位同学针对话题“回忆”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而后,是刘云起同学的主题发言。他的发言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展开。虽然有所不同,但十四个短篇中的主要角色有两大共同点:一、他们都出身于中国大陆,也都是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的;二、他们都有各自的“过去”,而这“过去”直接影响着他们现在的生活。在发言中,他所提及的人物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在大陆无限辉煌赴台北后辉煌不再的上层,如:《梁父吟》中的朴公,《岁除》中的刘营长,《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第二部分为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如:《花桥荣记》中的老板娘,《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男工王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洞晓人情的金大班。刘云起同学更进一步由《台北人》联想到如今岛内的政党政治,并阐发了对描述类似历史事件的电影《太平轮》的想法。

接下来,就到了各位同学的自由发言时间。韩学部长首先发言,他提到书中反复使用了多种事物进行象征,如:绍兴花雕、夫子庙、秦淮河等,并建议我们在读到有些台词时,可以用吴侬软语进行还原,以便更好地体会人物心情。

孙中奇学长在接下来的发言中,结合在台湾学习经历,给在座同学讲述了当代台北人的故事。主人公是来自山西后跟随阎锡山来到台湾的卫兵,一位已经年过八十的老大爷。他独自生活在深山之中,和几条看门的小狗孤守阎锡山的故居和陵墓。据学长讲,故居和陵墓已经展现一片极尽衰败的迹象,但老人仍在坚守。在座的同学心中无不感到心酸和无奈。随后,他还提到了著名的眷村。学长说:“现在的台湾社会把人分成四类: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和外省人。外省人中有精英,当然也有底层劳动者。在当今的岛内,社会的内部分裂——有关留恋故土与敌视大陆的人之间的排斥也在不断发展。”

然后,杜西洋同学通过评价尹雪艳引出了“孤独”这个话题,几位同学也表达了他们的想法,说出了埋在心中很久的心事。

之后,王子华学长将《台北人》上升到全球视野,结合他在土耳其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一座“鬼城”背后的故事。卡亚寇伊,土耳其南部城市,年以前还是一处万人居住的繁华社区,但随着希土战争的结束和《洛桑和约》的签署,一夜之间,名东正教居民倾城而出,再也未能返回家园。《洛桑和约》规定:所有在土的东正教徒都应迁回希腊,所有在希腊居住的穆斯林则应迁回土耳其。多万人就此离开家乡,迁往他处。之后,学长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图片,只留有一根石柱的神庙寂静地诉说着一个城市的孤独与悲哀。随后他又提到印巴分治,因战争导致了0多万人流离失所,但不可调和的宗教、政治、民族冲突让双方都遭受到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台北人,却是异乡人,亦是不归客。他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悲哀,却也是最能发人深省的时代符号。感谢所有来到读书会的同学,谢谢你们分享的故事与经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了成长与洗礼。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69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