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档案里的绍兴历史绍兴早期报纸之绍兴


 民国16年()3月,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派执行委员、中共党员宋德刚接收《越铎日报》,4月,改组为县党部机关报《绍兴民国日报》。社址绍兴城区上大路。29年初,迁投醪河沿。

纸直属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办报宗旨为阐扬三民主义,宣传政纲政策,辅助国民党工作,促成绍兴建设。办刊之始,亦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成为国民党右派喉舌。

报社设社长1人。下设编辑、营业两部,各设主任1人,分别负责编务和发行、广告、印刷事宜。社长均由县党部执委兼任,因执委年有变动,故社长亦多有更换,先后为宣邦海、赵雪峰、张彭年、陈曰沅、张季笑、马涵叔、任芝英、陶春煊、杨杰、许焘,赵昼、郦时言、俞葆濂、高世梁、高剑秋、应维梁等。

报纸日出对开一大张,间或两大张。蔡元培、邵力子曾为该报题写报头。栏目有《社论》、《国内要闻》、《本省要闻》、《本地新闻》、《社会新闻》、《社会琐闻》、《来件》、《读者之声》等,副刊有《青果》、《民副》、《滋味》等栏目,附刊有《医药与卫生》、《地政周刊》、《农村生活》、《越国青年》等。民国25年()7月起增出《绍兴民国日报晚刊》。

民国2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再次合作,《绍兴民国日报》压缩广告版面,以大量篇幅刊载抗日文论。27年9月,出《薪胆》和《抗战文选》专刊,登载抗日理论文章。其间,报社派特约记者宋子亢赴钱塘江南岸浙东抗日前哨采访,报道战讯。29年2至5月,增设《赶头阵》副刊,刊登抗日文艺作品。30年3月,出《小刀》专刊,登载抗日小言论。

民国30年()4月,绍兴沦陷,报社设备等均陷敌手,人员遣散,报纸停刊。

民国32年()5月,高世梁等人在县机关临时驻地会稽山区裘村重新编印《绍兴民国日报》,进行抗日宣传。日出油印4开1张。报纸除在当地及敌占区发行外,还发往浙西、浙中、江西上饶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报社人员返回绍兴城区,在水澄桥恢复出版。民国35年()初,改用铅印,是年10月正式复刊。社址迁子余路(今光明路)。复刊后,除刊登各类新闻外,设副刊《越风》、《星期文艺》,辟《青年生活》、《经济》、《社会服务》等栏目。37年7月,副刊改名《春草》;11月,副刊改名《雪雁》,另设音乐、美术专栏《艺园》。

解放战争时期,《绍兴民国日报》以“戡乱建国”为基调,进行反共反人民宣传。

民国38年()5月,绍兴解放,《绍兴民国日报》终刊。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64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