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与“高”谐音
绍兴有遇时令节气
登高吃糕的说法
步步登高之意
用糯米粉或粳米粉
按照传统习俗制作印糕
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绍兴印糕
绍兴一些街坊小巷
不少都会做印糕
蒸印糕用粳米蒸制而成
须用木框蒸笼
每次蒸16小方块
每块印着福禄寿喜
牡丹菊花之类的文字或图案
小时候吃的印糕多是白糖馅
随着食品工艺的升级和产品改良
绍兴印糕有了
流质的豆沙馅
桂花糖馅、芝麻馅
蜜豆馅和肉馅
现在也会选用黑米等五谷杂粮
深受食客青睐
祖传手艺为了寻找儿时的味道,小编走街串巷,来到绍兴城东一家印糕店。记者发现,虽然门面不大,但顾客络绎不绝。“这家糕店做得很正,印糕不甜,吃起来宁结结的,我买回去几盒给我同事尝尝,他们都想来买了”,顾客徐女士说。和店主张老板小聊后,他说自己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做印糕已有10年了。“现在手工作坊和民间糕点工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觉得做食品太苦太累,不愿做这行,但我觉得既能传承绍兴印糕文化,不使经典的手艺流失,又能当做谋生的手段,这很有意义”,张老板说,“我毕业之后就接手了父亲做印糕的活,一方面为了让大家吃的健康,吃得放心,另一方面自己也喜欢吃”。张老板还提醒大家,纯手工制作的绍兴印糕全程是没有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当天食用口感最佳。范仲淹和印糕的故事
范仲庵家境贫寒,一日三顿粥,把肚皮撑大得吓坏人,一顿能吃十三碗。即使吃了十三碗,也一会儿就饿了。每到冬夜,肚皮就随着他的读书声咕咕咕地叫起来。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粥盛在盘里冻结,然后像豆腐似的把粥划成一块一块,肚子饿了,就拿一块吃。他把这一块一块的方粥,取了个美名,叫白云糕。
他的同窗好友石梅卿知道了,深受感动,亲自备了好酒好菜去看望他。他说:这酒菜我不能吃。石梅卿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酒菜不差于砒霜,你这是在害我。石梅卿越发不明白了,说我是诚心来帮助你的,怎说是害你呢?
范仲淹说:我现在已吃习惯了这种白云糕,日子还算过得去。假如我今天吃了你这好酒好菜,那明天再吃白云糕,舌头就要不听使唤了,那时,我不就要感到苦恼吗?一感到生活苦恼,就要分散精力,无心读书。你说,这不是反害了我吗?
石梅卿听了仲范淹这一番话,又赞叹又佩服,回去之后,叫人用糯米粉仿照范仲淹的白云糕做了方糕,天天送去,一直到范仲淹中举。
据说,现在的白印糕,就是由此传下来的。
不同于苏氏、广式糕点的甜腻
绍兴印糕
柔糯清甜而不腻
手打的糕体富有嚼劲
也很有肌理
每一颗米粒诉说着绍兴人民勤劳淳朴的故事
就像绍兴水乡文化一样
恍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听起来妙
看起来美
吃起来香
制作流程:
(1)制馅:将赤豆、白糖、豆油制成湿豆沙。
(2)制粉:首先将粳米粉放在竹编上,加适量的水,搅拌成手一捏可以成团,手放开米粉会散开的程度。
(3)筛粉:把拌好的糕粉,用筛子筛到印糕框里。
(4)雕空:把印糕框里的米粉刮平,在糕面上挖出5.5厘米的见方、3厘米深的凹塘16个,每个凹塘放入湿豆沙18克。
(5)加馅:在各个框内加入豆馅,十六个格子都加完后,轻轻摇匀。(6)盖粉:用筛子轻洒一层薄薄的糕粉,以盖住馅子为止,再用工具刮平。
(7)加印:在印板模子里抹一层糕粉,再印在大糕上。印上去的时候,用小木槌“咚,咚,咚”地轻击板底,使糕面留下糕粉图案。
(8)切糕:用利刀把印糕按横、竖方向各四刀割开。(9)上蒸:脱框,将生糕坯、模连同蒸垫放入笼屉,置旺火上足汽上蒸约十分钟即成(10)出笼
多信息可鎴戠渷甯備功鐢诲灞曚匠浣溾枲 涓撳瑙傜偣鍚堢悊璁捐澧欓潰寮鍏虫彃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