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新一期专访
文字
视频16分22秒
内容摘要
本期节目对话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
朱世平
访谈实录
嘉宾亮观点
主持人:朱教授,您好!
朱世平:您好!
主持人:欢迎来到这所求知的殿堂,这所建校史已经有周年的春晖中学,今天和我们的栏目《文化绍兴·名人面对面》,在这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白马湖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非常感谢您的到来!
朱世平:谢谢!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春晖中学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早些时候有很多名师在这里讲学和执教过,比如说夏丏尊,还有丰子恺、朱自清等等。那么这一次,您来到春晖中学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朱世平在浙江省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和《名人面对面》策划张珊珊的陪同下参观校园)
朱世平:我觉得我以前就了解这所学校,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而且百年老校,一百多年来能够人才辈出,包括我有些朋友就是从这学校毕业的,现在做得非常好,所以我是带着非常崇敬的心情来这个学校讲学的。
主持人:再一次来到家乡、来到故乡讲学,和我们过去的这些名人大家是一样的。所以这一次回到故乡,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呢?
朱世平:就是我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说明中国的变化,说明我家乡的变化。我以前在浙江大学读书的时候,回到石练镇,其实地图上看是两三百公里,我需要两三天。三十年后,同样这个地方,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所以这个三十年,两三百公里从两三天变到两三个小时,这是我们家乡的变化。
(朱世平在老家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
主持人:春晖中学是在年的时候成立了“春晖学堂”,那么到现在来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年前,年的时候,再一次将文人名师汇聚在一起,成立了春晖讲堂,您作为这次春晖讲堂的嘉宾,到今天已经是第27期了,这种心情又是如何呢?
朱世平:非常荣幸啊!我们都是读书人,能够到这种读书人的圣地来讲学的话,绝对是一种荣誉。
主持人:您带来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学科?
朱世平:我们这个专业叫聚合反应工程,也就是制造与加工高分子材料的一个学科。
主持人:理工科,化工科,尤其是您研究的这个领域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距离感,会有种小众的科学研究方向的感觉,能给我们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吗?
朱世平:好的,我是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的,其实化工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就是化工是有关材料与化学品、生产与加工的学科。其实有时候我们对化工有种误解,就觉得好像化工就是化工厂,不是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化工原理。
主持人:生活中的话,您研究的这个领域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
朱世平:在生活当中高分子材料,一眼睁开基本上都是,包括我们的家具、包括我们穿戴的东西,现在基本上全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在三大材料当中是首位的,也就是现在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的用量是60公斤以上,这是三大材料之首。
主持人:您从事的这个科研领域,平时是很枯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支持着您这一辈子都在做这样的研究?
朱世平:就是做有兴趣的事情,如果能够兴趣跟事业结合在一起那是最理想了。但是,我也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自己做高分子吧,其实当初进去的时候我也不太懂,当时我开玩笑地说,我是先结婚后恋爱的那种,就是我觉得越做越有趣,越有劲。
主持人:那您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挫折的经历呢?
朱世平:我自己就经历过很多,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遇到过一些挫折。第一次呢就高考的时候,当时政审,一点很小的事情,结果政审就没有通过,所以推迟了半年再重新考;第二次考研究生的时候,我居然名落孙山,没考上,所以后来又推迟了一两年再考;第三次我念硕士的时候,由于做的实验温度没有控制好,后来那个硕士论文也没有用上。然后再继续读了博士,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说,跟以前艰难的时候比现在我就觉得特别幸福,做起事情来很有劲,就是这么个道理。
主持人:这些都是人生的财富啊。
朱世平:对,绝对是个财富。
主持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您觉得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哪个更适合现在的这个教育体系?
朱世平:挫折教育我觉得是很需要的,就是说,人的一辈子要做事业的话,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很多时候都会很郁闷。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的话,很多时候就不一定做得好。
主持人:要有人生多方面的体验。
朱世平:对,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您从加拿大回来以后,首先是回到了母校浙大,回母校是一种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感觉吗?
朱世平:我的母校情节是非常重的,因为在我的每次关键时刻基本上都是我的老师是我恩人。一个人到后来有所发展,学到一点本事的话,必须回来做一点报答的,所以我也就是凭着这个心情回来,就是十二年前我回来跟母校合作。
(朱世平给浙大研究生上课)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现在在港中大深圳校区任副校长,那后来为什么又选择了港中大呢?
朱世平: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在国外生活了三十多年,在国内也近三十年,加在一起呢,就是我们说,三十年洋东,三十年洋西。为什么选港中大深圳呢?因为港中大深圳我对它那个办学理念特别赞赏,因为它讲的就是博文约礼。我觉得是应该这样,一个人要学富五车,要才高八斗,但做事一定要谦虚,为人一定要厚道。
(朱世平和博士导师世界聚合反应工程之父ArchieHamielec教授在一起)
主持人:听说它也是书院式办学。
朱世平:对对,它有个特点就是书院式办学。港中大的书院做得很好,就是很多博雅教育啊、通识教育啊,都是经过书院给它发扬光大的,所以这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一个博雅教育。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们作为绍兴人,还有一个非常荣幸自豪的就是,学校的校长就是我们绍兴人。
朱世平:对对,那个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是你们绍兴才子,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学校很想培养出这样的人来。为什么呢,他又中又西,能土能洋,学贯中西。他是一个机器人的工程院院士,但是他的书法非常漂亮,是个书法家。
主持人:因为绍兴这个地方出了很多的文人墨客,比如说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徐渭等等,所以您一直觉得我们绍兴这个地方都像校长一样,都会书法,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才气。
朱世平:绍兴人有才啊,绍兴人有才啊!我也是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绍兴的水土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乡俗,还有一个就是精神,就是这几方面吧,就像这里重学重教,这个风气历史上以来一直都非常浓厚,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培养真正的才子来。
主持人:作为大学老师,无论是西方的教育,还是中国传统的教育,都是在培养我们中国的后备接班人,您觉得怎么样能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更好,培养到什么样的一个方向?
朱世平:他要有远大志向,要敢于担当,要能接地气,同时能跟这个世界对话,因为中国要强大的话,它必须要能够跟世界对话。
(朱世平参加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典礼)
(朱世平获得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主持人: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不仅您的学生,也有很多像您这样的院士。您觉得像绍兴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高尖人才来到我们绍兴建设?
朱世平:首先这样,绍兴不缺人才,绍兴是全国各地眼睛都盯着的一个地方,这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你们绍兴在外面的人才那是其它地方特别羡慕的。我觉得绍兴就是,它可能需要自己找准一个定位,它想要发展哪方面,绍兴哪方面的人才都会有。
主持人:这些绍兴的海归,他们如果想回来的话,您觉得除了这个平台以外,家乡的情节对于他们来讲重不重要?
朱世平:非常重。因为我出去的时候是年,这三十年看到中国怎么发展,也看到海外的华人是怎么发展。在海外的华人家乡情结都非常重,绝大多部分都非常重,有一句话说,唯有出了国才知道爱国。
主持人:教育方面,还是说到这话题来,您觉得绍兴应该怎样打造这个文化绍兴的品牌?
朱世平:绍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说,我不瞒你说,我在读浙大的时候,那还是七十年代时候,我就特别想到绍兴来,那时候太用功了,我居然没有来过。直到前些年,浙大的一个朋友,一个院长,他是绍兴人,他很自豪地带我来转了一圈。我非常欣赏绍兴的这种文化,因为一想到绍兴,大家都知道这是几千年几百年来的文化名城。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我觉得绍兴应该好好地发展发展。因为它是名片,就是一想到绍兴人家会想到什么东西,人们想到的可能不是那些制造业,想到的是文化名城。
主持人:很多同学现在都是在高中阶段,包括您刚才给我们讲课,都是高三的学生,他们这个阶段都是很关键的,家长也一直和他们心悬在一起,怎么样能够顺利地度过高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世平:那我觉得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准一个自己的专业方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家长一定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要有胸怀、要有远大的目标。所以我还是鼓励家长要跟孩子,让他们就是说,我们讲要有一个好的habit(习惯),一个好的习惯,这些都很重要。
主持人:这是孩子和家长共同奋斗的目标。
朱世平:对,对,是这样。现在读大学不仅是孩子读,包括家长也在读。
主持人:正如我们春晖校长(李培明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就是没有创造的教育。”
朱世平:非常赞同,是啊,教育一定要有理想,否则的话,那实在是不教也罢,就这么回事。
主持人:他(李培明先生)也曾说过,没有追求的教育也是没有生命的教育。
朱世平:没有追求,人这一辈子没有追求,他会很boring(无聊)。所以这个追求啊,是推着人往前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我们也常说啊,教育是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所以我们要用坚定的勇气、信念和智慧,为未来作证。
朱世平:对,非常赞同,非常赞同。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朱老师!
朱世平:谢谢,谢谢。
访谈后记
遇见朱世平教授,缘于他在浙江省春晖中学的第27期“春晖讲堂”。来到绍兴,登上“春晖讲堂”,朱教授分外激动,《SMARTMATERIALSTOUCHTHEFUTURE》这个演讲话题,更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奇感。讲座中,为了生动解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各自的成因,朱教授走下讲台,来到春晖学子的坐席中间,与学生握手互动,用不同握手姿态,现场解释科学原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讲座气氛轻松而热烈。
自年负笈求学加拿大始,朱教授在国外已经学习、工作、生活了逾三十年。对于前三十年在国内的求学之路,朱教授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的,总是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是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这就是人生中的弯路。这时,不要太失望,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克服浮躁心理,让心沉静下来,继续投入自己的精力,一定会有收获。”这是朱世平的人生感悟,也是他对后辈和学生的寄语。考大学政审未过,第一次考研失利,硕士论文作废——人生中的三次重大挫折,并没有打败这个从丽水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反而养成了他永不言败、凡事较真的个性,为他日后成为世界聚合反应工程领域中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采访过程中,我们可以时刻感受到,朱教授内心深处的母校情节和游子情怀。为了报答母校浙江大学的培养之恩,自年始,朱教授每年都会回到浙大做3个月以上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朱教授特别强调,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母校培养的结果,“我本身就是受到母校培养和老师们的帮助才有今天的,只要有时间、有能力,我都会为母校做点事情。”年,抱着“把学到的东西贡献出来”的拳拳爱国心,朱教授回国开始了“二次创业”——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致力于为祖国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站得高、看得远、有眼光、有胸怀、有闯劲、有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正如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所说,“教育是一种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是没有创造的教育,教育是一种追求,没有追求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我们将用坚定的信念、勇气和智慧为未来作证。”
栏目介绍
游弋古今,解读别样绍兴,
对话大家,感受睿智人文。
《文化绍兴·名人面对面》在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和绍兴市文联的指导下,是一档由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影视频道全新推出的以“立足绍兴、辐射全国,汇聚名家、浸润文化”为定位、展现绍兴独有地域和人文特质的大型访谈类节目。
在您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jt/4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