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因为之前在绍兴公交乘委会的社交群上说的一句话被群内的记者委员给刊登了出来又“得罪”了不少人,刊登原文如下:“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命名办法,严格规定支线、快线等称谓的使用范围。有些线路明明相差甚远,却依然按主线与快线来区分,容易造成误解。其次,线路名称用词要统一,用字母还是以支、快、夜等文字表示,需要统一规范。”市公交乘客委员会委员陶东凯提议。
这段话发表的背景是在当时对9路公示更改时有很大的意见,它把白天的多数班次叫支线,晚上的部分班次叫主线,感觉会对乘客产生很大的误解后才吐槽的。
一般来说,城市公交线网也会根据具体的需要,城市行政区域规划等来进行分层分级。每一层级的公交线路功能有所区别,这与城市道路和公路划分等级类似。在绍兴县、上虞市更改为柯桥区、上虞区的时候,公交这块儿也相应进行了整合,也规定了什么行政区域用哪些数字编号例如:主城区一级(0-99)、二级(3XX)、三级(7XX)如上。在大方向的调整上确实按照这样去做的。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先存在的线路就有点不够满足。又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随后的一系列调整尽可能的是衍生一些支线、快线、专线、夜班车、AB线,而不是新增主线,这里面线路的命名方式就令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然这里面也缺少了我一直提到和想要的“区间线”。这些线路添加了后缀对企业运营管理是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对乘客来说,也更容易容易混淆了。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后缀文化,我会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举三个基本案例供参考:
案例一:关键词黑白颠倒
9路的调整是市区线路第一条用主支线命名方式来区分首末站的黑白线。白天开往漓渚花市,比晚上的班次多两站,晚上终到漓渚人民政府。一天的运营班次中,绝大部分都是运营至漓渚花市,一天有76个班次开往花市,占当天运营班次中的绝大多数,却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政策不明确问题变成了白天运营支线,晚上运营主线。官方给出的答复是行政审批需要。这也开了个先河,在后来8路的调整中,也按照如此调整,白天去荷湖的班次叫支线,晚上截至斗门的班次叫主线。但管理部门和企业在修订的时候真的忘了他们是存在“夜”这个线路后缀的吗?班次中设计的是黑白线,用主、夜区分会给乘客带来更好的理解。
白天运行的支线,但纸牌仍是没区分
案例二:关键词关联性
5路在年3月初开始调整,主线不再开往钱清钱清公交站,而是缩短至之江学院,前往钱清公交站给单独新开了一个5A大站车。这个5A路就有点定班车的意思,但偏偏又给冠名了5A路快线。在前不久的新一轮公示中,又准备更名为5路快线。一条线路涉及到多种命名结构,但其中的奥秘真的是未解之谜。当然我最有歧义的并不是它的后缀名,因为我觉得这个线路是需要单独开一个编码的。因为之江学院距离钱清公交站又有十多公里远,两个相隔甚远不存在关联的首末站,为何还要冠以同一个主线的路号,在线路调整的第一个运营周,一天就有上百名乘客不了解线路关联坐错车,乘客辨别难,司乘的解释更难。这不是给乘客带来方便,更多的则是一种误导。
绍兴最复杂的线路,永远不知道哪班车开往哪儿
案例三:关键词多重释义
线路后面添加字母A没记错的话第一次使用是在年5月的新7路上,为区分7路普通线和大站快车,开设7A路减少中间停靠。在随后的快速公交一号线更名88A上,大站A,专改A上也进行了应用。A线当初的定义就是大站快线,却不巧的是中间出了个叛徒16A。为了使文理学院的老校区和镜湖校区沟通联系更加便利,就开通了一条由文理南山至高教园区的16A路,沿途在市交警支队站和16主线重合后一直并站至高教园区,中间无大站停靠,一天仅发三班。在我看来,这是一条极度适合用“支线”来命名的线路,却给了一个大站快车后缀,若不是一条针对性客流的线路,我想也会有不少乘客会误解吧。这个A,到底是什么含义?
你就是个叛徒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城市根据线路功能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编码或字母来区分,例如深圳,南京,青岛等城市,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的是按照香港的那套A机场线、B口岸线、N夜间线、X快线等等,让人能够一目了然,不会误解。
公交出行是目前全社会所积极提倡的绿色出行方式之一,也被公众所认可和喜爱。但在服务上,怎么样在方方面面做到具体完善、优化整合是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需要考虑的反思的。目前在大区域的规划上确实已经做到了合理区分,但这仍不够,若能线路使用功能能够更明确,命名方式更注重细节,顾及乘客感受,这样才能使社会评价更满意,城市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未来接轨大城市的潮流中凸显特点,更令一筹。打出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优势。
25/05/写于西班牙
TDK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jt/5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