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化之旅
PartI
绍兴,已有多年建城史。
据史载: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会稽”,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战国初,越王勾践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楚威王兴兵败越,尽取故吴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诸越邦国尚存。
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
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会稽山(大禹陵)、鲁迅故里、沈园、东湖、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书圣故里、贺知章故居等。
早已听闻绍兴久负的文化盛名,渊兮决定利用这次国庆小长假,去对这个文化胜地一览为快。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筛选了一下景点,决定选择鲁迅故里、沈园、兰亭、东湖、会稽山这几处游览。
接下来就是我们短短两天的绍兴文化游的所见所闻。(照片皆为本人所照,摄影技术欠佳还请原谅。)
鲁迅故里
鲁迅,光绪七年(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有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等,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者,中国近现代文学奠基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绍兴的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中心,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由鲁迅祖居、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
鲁迅祖居
渊兮首先去的是鲁迅祖居,就在上图那堵著名的墙的旁边。
房屋格调以黑白灰为主,属于典型的江浙一带水乡特色的房屋格调。
屋内格局宛若园林一般,随处有花有树。这些树龄大多都在百年上下,绿意浓郁,枝丫撑出灰白的墙外,向外恣肆伸展。
歇憩
灰白的墙壁上镶嵌有灰色的各种样式的不规则窗户,将眼前景裁剪得各式各样,让游客窥见各有不同的世界。
木质的窗柩诉说着久远年代的宁静,文化的印记存留于狭长的走廊之中
随处可见的书画作品也在呈现着生养文豪的世家大族的文化底蕴。
就连用膳之处也充满了诗文书画的气息。
▲餐厅
房间也是分得极其细致,长幼有序,男女有别。长男作为同辈中地位最高者,除了拥有自己的起居室、还有书房等等。
▲少主书房
闺中女子除了一般的卧室,还配备有绣房、琴房。
古代大家闺秀往往琴棋书画样样俱全,这和封建家庭对女儿的教育观念也是密不可分。
▲绣房
堂屋一般位于房屋正中。用于尊祖敬神、祭天拜地、婚丧寿庆、禳鬼避凶。和现代意义的“客厅”有所不同。
鲁迅祖居的堂屋,可以说是很气派了。
▲祖居堂屋
宋朝以后中国古代进入文官政治社会,崇尚读书、研习文化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同时,旧式大户人家的子弟一般都会选择读书入仕的方式振兴家族延续祖脉。因此书房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区。
书房的一个功能是藏书。印刷术改良后书籍的印量可谓大幅度增加,民间藏书也逐渐兴起。一般的豪门大族都有藏书的习惯,有些豪门大族的藏书量可能是一个地区总藏书量的一半多,甚至还会有家族自己出资修建属于自己家族的藏书楼。(最典型的是宁波天一阁,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第二个功能当然就是供主人阅读学习,创作书画,提升自己和家族的文化底蕴。
鲁迅的家族属于绍兴的大家,书房的设置自然也不会缺少。
▲祖居书房
祖居的各处都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古色古香的格调、随处可见的书画,这一切都让孕育近代一大文豪显得理所当然。
它以文化内涵孕育了鲁迅,而鲁迅的文化造诣也让它更加地熠熠生辉。
故居与百草原
如果说祖居体现的是鲁迅的先辈留给鲁迅的文化底蕴,那么鲁迅故居体现的就是鲁迅先生文化功力的自生自养。
故居和祖居一样采用黑白灰三种格调,体现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书画也是随处可见。
进入故居没走几步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房。
一床一桌一柜,这位伟大文豪成长之处是如此的朴素。
▲鲁迅先生房间
转过鲁迅先生的房间,是鲁迅先生姥姥的起居室。这位老人在鲁迅先生年幼之时给他讲过许多传闻逸事,对鲁迅先生的成长产生了极大影响。
出了故居,便是百草园。百草园和故居是相连的。据说这百草园原本是周家一块荒芜的菜地,极少有人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是个草木丰茂、绿意盎然的园子。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天气好的时候还能听到鸟儿的叫唤。
灰白砖瓦和绿意相得益彰。
自然和人工似乎在这里达到了融合。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百草园的确是一个天赐的乐园。
鲁迅纪念馆
从百草园出来,没走几步就到了纪念馆的门口。
如果说祖居、故居告诉我们的是怎样的环境孕育了这样一位旷世文豪,那么纪念馆就以陈述历史的方式告诉我们是怎样的人生经历孕育了这样一位旷世文豪。
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成长、求学生涯、文坛战士。
少年成长:
鲁迅出生于绍兴名门世家,光绪十九年(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几年后父亲去世。光绪二十三年(年),家族开会分房,鲁迅倍感世态炎凉。
求学生涯:
光绪二十四年(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八年(年)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光绪三十二年(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光绪三十四年(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
文坛战士:
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鲁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
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年8月,出版小说集《呐喊》
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出版《彷徨》。
年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逝世。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先生虽然已逝,但他的民族精神却永久地存留了下来。
这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脊梁。
最后,感谢各位的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渊兮书院”白癫风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jt/4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