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宋徽宗闰中秋月帖欣赏


宋徽宗赵佶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年2月23日—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宋徽宗是书法绘画都颇有特色的皇帝。宋徽宗的书法一般被称为“瘦金体”。

“瘦”不难理解。汉字书法线条可粗可细,颜真卿楷书厚重宽阔,许多人写颜体少了刚硬,容易变“胖”。“胖”就有“松”“散”的意思。

“瘦”是线条的“紧”“窄”,一般书法史常说宋徽宗瘦金体从唐代薛稷而来。薛稷书体也“瘦”。一般而言,唐初的书体承袭隋碑的严谨,线条都偏瘦,欧阳询如此,褚遂良也如此,只是薛稷瘦中带转折的刚硬,是与“瘦金体”关系较深。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书法被称为“金错刀”,用“金”这个字比喻线条,美学意涵的复杂性与深度都比较不容易理解。

“金”是金属,是青铜,也是黄金。“金”是一种闪烁的光,是线条的锋芒毕露。先秦工艺流行“错金”,在青铜器中嵌入金丝或银丝,金银细丝在颜色沉暗的青铜表面闪闪发光,展现“错金”之美。先秦也常常用错金的方法镶嵌铭文,汉字错金,因此也有长久工艺的历史。把“瘦”和“金”连起来形容宋徽宗的书法,线条虽细瘦,却有华丽贵气,“金”才容易理解。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又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观赏作品,我们发现,其线条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只是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这种书体从美学的角度讲:丽美之气袭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权集中制的时代,一般的情况下,肃穆、庄重、典雅和大气是皇家风格的主要特征。但是,历史似乎在动荡的宋朝发生了非规律性的扭动,从而造成了皇权和皇家审美标准的大逆转。赵佶荒废朝政、一心沉溺于书画艺术这一事实,推动了他艺术天分的表露和宣泄。而他的美学标准也随着扭动的历史现实化而变得大背传统,形成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这可能就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形成的历史渊源吧!但是,优秀的艺术流派是以它优秀的艺术价值流传的,艺术的光芒不会因创造者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受到因影响。赵佶的“瘦金书”墨迹,优雅之气与瑰丽之气并重,正如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称赞他的书法所言:“金缕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jt/468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