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绍兴《羊山韩氏宗谱》及其文献价值


绍兴《羊山韩氏宗谱》及其文献价值

提要:本文据存世之《羊山韩氏宗谱》,佐以其他文献并田野调查资料,考述了羊山韩氏之源流、历代科举、游幕人物及著述,并对清代文集《躬耻斋文钞》作了补遗。

一.羊山韩氏源流

绍兴城之西北三十里有羊石山,俗称羊山。倚山而居的山头、山南两村落以韩姓最盛,达千余人,故称羊山韩氏。

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氏族志”所录氏、族中[1],多有提及“宋建炎随高宗南渡至绍兴”。表明今绍兴人的先世大多来自中原。羊山韩氏也不例外。

韩肖胄,相州安阳人,靖康之乱随宋室南渡,绍兴十年()知绍兴府[2],偕弟肯胄、膚胄、膺胄始居越城。肖胄曾孙韩商(—?),由城区西小路徙居山阴县北柘林村。韩商裔韩晧(—),于延祐五年()又移居羊山东麓山头村,是为羊山韩氏之始。越四世至仕诚、仕端、仕能、仕华、仕昂辟地治舍,遂称巨室。韩仕能曾孙韩俸(—)于明万历初分居羊山之南,地名小山南,为羊山韩氏小山南分支。小山南韩氏在清康熙间“人齿渐盛”,继而又有他迁“兴化、杭城、北京、苏城”等处。康雍年间,羊山十五世韩其炯(—)由山头迁居下方桥镇上竹场溇,是为韩氏竹场溇分支。又膺胄九世孙悦兴裔于明嘉靖间由西小路经柘林亦有徙居山头村,是为后韩系,聚居地名曰“后韩溇”。历史的长河经元明清流淌到民国,羊山韩氏繁衍逾廿代,谱辈字行列至“火明土永木茂,竹承一本大宗”。

二.羊山韩氏宗谱》编修始末

《羊山韩氏宗谱》初修于明末,共十六卷。清代乾嘉年间韩易临、韩赞育父子更又迭修。惜乎“咸同间突遭发匪兵燹,全村半为邱墟,旧谱家集尽付丙丁”,所存者惟残谱数册而已,“且自罹此巨劫后,殷实者多半皆中落”[3]。之后数十年间,从无提议修谱。民国十六年()春,韩氏族自治会议决重编《羊山韩氏宗谱》,旋于五月三十日至八月四日在《绍兴民国日报》刊登“绍兴下方桥韩氏修谱”广告[4]。并成立“羊山韩氏谱局”,委任族正韩迪周为监谱,辑谱董事韩百年,助理董事韩章友、韩思惠。成员尚有北方调查员韩舜臣、南方调查员韩元榖、杭绍调查员韩师袁、近村调查员韩汝骏、校勘员韩步先、誊写员韩师茂、会稽员韩师周、杂务员韩嗣云,迪周侄韩百年兼任采访与纂辑。民国十九年()夏谱稿编辑告成,韩迪周独出刊资银元,翌年二月交由绍兴印刷局排印部。该谱共三集四册为一部[5],每部页。集一谱序、史传、家传、名著、碑记、联额、字辈、遗像。集二、集三,为世系、补遗、备考,并附勘误表、经费表及参考书目等。对《羊山韩氏宗谱》的研究,在庄辉明、唐燮君合著的《中华姓氏谱·韩姓卷》中已见成果[6],但局限于世系源流。笔者依据上海图书馆所藏版本,对《羊山韩氏宗谱》的文献价值,作初步研究。

三.宗谱所载羊山韩氏科举人物

韩氏世家倡导耕读传家,乃致文风昌盛。《羊山韩氏宗谱》记载,有清一代共出文武科举人5人。他们是韩又琦、韩绍琦、韩绍寅、韩清瑞和韩开济。

韩又琦(—),字公复。康熙八年()武科举人。敕封文林郎。韩绍琦(—),字继魏。康熙十七年()武科举人。敕封文林郎。韩又琦与韩绍琦为兄弟,先后中武举,乡里传为美谈。浙江巡抚陈秉直书额“兄弟联芳”以赠。该匾的上款为“钦命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加六级陈秉直为”,下款:“乡进士康熙己酉科举人韩又琦康熙戊午科举人韩绍琦立”[7]。“兄弟联芳”匾有二,一在韩氏宗祠,另一块悬在小山南韩家台门的门斗之上。两匾均毁于“文革”。按,陈秉直在任浙江巡抚是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8],则知“兄弟联芳”匾至少存世近年。令人欣喜的是,韩家台门尚存原匾额之下的铁制云托。经实测,台门开间4米,云托间距1.7米。“当时匾的宽度达2米,高度80厘米左右,为白底黑字”[9];韩绍寅,学名庚,字秋圃。嘉庆丙子()科顺天中式举人。敕封文林郎;羊山韩氏中第四位中举的韩清瑞(—),小名镛,又名栋储,字铁笙,别号小峰。嘉庆戊寅()科举人。敕封文林郎,大挑授云和县、乌程县教谕。韩清瑞是恩科举人。镌有“恩科”两字的旗杆石今尚存于山头村土地庙;韩开济(—),字达轩。同治己巳()邑庠生。庚午()举人。乾隆中叶,清廷以举人入仕之途拥滞,命在会试后,挑选落第举人,引见录用,是为大挑[10]。韩开济在光绪十五年()年届不惑大挑二等,任衢州、开化县训导。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何其辛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以上五位举人的科举年份等相关履历,均能在民国《绍兴县志资料》之“选举志”中得到印证。“选举志”的资料又表明,有清一代共有11位韩姓举人。这其中有4位山阴人中武举,羊山韩氏占2位。中文科的会稽2人、余5位皆山阴,而羊山韩氏又占3位。然目前出版的《齐贤镇志》中,不见有羊山韩氏科举人物的记载。

四.宗谱所载羊山韩氏游幕人物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中国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得官爵,光宗耀祖,同时享有异于庶民的种种优待,实为人生最得意之事。然科第的门庭毕竟狭窄,被挡于门庭之外的读书人,不得不寻求其它途径的求生之道。清代名幕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卷五载:“吾越业儒无成及儒术不足以治生,皆迁而之幕,以幕与儒近也。”[11]汪氏所言读书求功名不成,转而寻求其它途径,而唯有学习幕府工作这条道路,跟应试入仕途径还非常相近。另一名幕龚未斋概言之为“读书不成,去而读律”[12]。

明清时的州县官一到任上,往往延请能干、可靠的幕友来助其处理政务。幕友俗称“师爷”,师爷是官员的“西席”、“老夫子”,官员则是师爷的“东家”,或曰“居停”,师爷的工作报酬,叫做“幕修”、“馆修”。师爷的分类,有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及书启师爷等等。师爷作幕往往背井离乡、漂游四方,因而作幕又叫做“游幕”。《羊山韩氏宗谱》所记载的四位游幕人物是韩企潮、韩茂栋、韩勺槎和韩迪周。

韩企潮,字一帆,别字梦江,号观澜,晚号揆年。其曾祖父韩其炯,是山阴邑庠生。长兄韩企濂,山阴廪生。家谱中企潮传记仅10余字:“清国学生,赐军功六品顶戴,游幕江南。”谱未载韩企潮的生卒年,考其祖父韩书楷雍正十一年()生,乾隆四十三年()卒。父亲韩传铭生年不详,卒于道光七年()。则韩企潮大约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

韩茂栋,字雨生,号浦云。道光八年()生,光绪三年()卒。谱载茂栋“初业儒,后迫于境,乃游幕直北(今北部)。居停有受赇枉法者,知无不谏。不听,则辞馆。然聘时初不苟且,故北游,垂三十年,辞馆者仅一。卒亦未尝脱馆。所得馆修,寄家外悉以济亲友之贫苦者。时称行善老夫子”。茂栋是个正直的师爷,居停有贪赃枉法,他坚决提出忠告。“不听,则辞馆”,正应了汪辉祖《佐治药言》书中说的“合则留,不合则去,是处馆要义”[13]。范寅《越谚》卷上载:“越多游幕,笔下生杀人。”[14]旧时人们把幕业当作作孽或者不仁不义之业看待的。故民谚又云“作幕吃儿孙饭”。韩茂栋做了一辈子的师爷,实在不愿后代走他的老路,其子韩开济经科举而任两县的教谕职。

韩勺槎(—),名元榖,以字行。系山阴邑庠生。弃书读律后,幕游皖北的灵璧、望江、广德、怀远、阜阳等地,办理“县府道司行政、财政、司法事宜”。勺槎于刑名、钱谷等样样精通。辛亥革命后,任望江、广德、凤台等县承审员。民国初期的承审员,其职为协助县知事兼理司法、审理案件并共同负责。[15]由此可知,韩勺槎入民国在北洋政府里的“承审员”,其实就是他原先干的刑名师爷。诚如项文惠《绍兴师爷》书中所言:“尽管在民国以后,绍兴师爷作为一个群体已经不复存在,然后,其地位和作用并非马上湮没无闻,各级行政官吏仍然不断起用绍兴师爷。”[16]韩勺槎从一个清末的师爷,终于跻身北洋政府官吏行列。勺槎师爷“性宽厚,嗜酒,好诗文,善隶法”,著述颇多,惜无专集存世。年阴历十月廿五日去世[17]。

韩迪周(—),谱名本初,学名师善,官名篆,以字行,为山阴邑庠生。迪周出自书香门第。祖父韩清瑞,嘉庆戊寅恩科举人。伯父韩廷焕、父韩廷夑、长兄韩师箴、从兄韩师俊皆山阴邑庠生。二兄韩师承是复试秀才。迪周本欲通过科举博功名,然其父认为“文章无价,不必应试”。29岁时投笔习刑名,充安徽按察使、布政使、安庆府各幕职。不数年,即声誉鹊起,为安徽巡抚冯煦、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四川总督王人文、民政部左侍郎裕厚所器重,“皆罗而致之幕下”。39岁充广东按察使幕职、提学使文案。41岁任四川布政使总文案兼四川督署法科参事办事处总文案、执法处处长。民国四年()任两淮盐运使秘书兼科长。十四年,充黑龙江全省烟酒事务局秘书兼科长。晚年的迪周辞政从商后,在哈尔滨开设“惠通酱园”,因经营不善倒闭。抗日战争前返乡,一度出任齐贤乡乡长,至绍兴沦陷止。期间为绍兴县修志委员会委员。迪周由游幕而官,足迹南北东西,但热心故乡公益,先后创办齐贤乡第一、第二两小学。又创办龙山小学(石佛寺内)。年9月3日(阴历七月廿一)韩迪周去世[18],享年八十一岁。

羊山韩氏师爷有着浓郁的乡情,韩茂栋虽远在直隶北部作幕,然“所得馆修,寄家外悉以济亲友之贫苦者”;韩迪周游幕足迹遍及安徽、广东、四川、黑龙江等祖国的南北东西,但不遗余力在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于今口碑甚佳。

五.宗谱所载羊山韩氏著述简目

《羊山韩氏宗谱》列有参考书目,书目分经、史、子、集、谱、辞书、薄籍、碑记及杂件等9类,总计达余种。羊山韩氏所撰近10种著述也列入参考书目。它们是《韩铁笙公遗集》、《静观轩印谱》、《咸有集》、《韩迪周公全集》、《玉铿簃诗文集》和《逋仙学舍文集》等。

《韩铁笙公遗集》,韩铁笙撰。韩铁笙(—)名清瑞,以字行。嘉庆戊寅科举人。铁笙“工诗,擅文,博综群籍”。退居里门,著书讲学,同邑翰林孙念祖、同乡进士吴讲、陆寿臣、同村举人何凤翔皆为其门生。著有《文字源流》、《聊寄斋文集》、《耕云轩词稿》、《仰峰书屋诗草》、《潞河杂咏》等。其中《耕云轩词稿》,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书目》著录[19];《静观轩印谱》,韩廷燮撰。韩廷燮(—)字理斋,韩清瑞次子。山阴邑庠生。“好吟咏,工篆刻,尤长楹联”。所著有《羊石山房诗存》、《小晚香亭联稿》及《静观轩印谱》。《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书目》著录《静观轩印谱》[20];《咸有集》,韩师箴撰。韩师箴(—)字渻三,韩廷燮长子。山阴邑庠生。以军功诰封朝议大夫,晋封中议大夫。幼承家学,善吟咏。所著由其子韩百年厘订为《咸有集》;《韩迪周公全集》,韩迪周撰,迪周另著有《书绅要旨》、《劫馀草》;《玉铿簃诗文集》,韩百年撰。韩百年(—?),谱名大同,学名嗣铿,字百年。绍兴龙山法政学校修业生。任绍兴县立第一校、第二校、商业夜校教员,并任齐贤乡第二校校长。就聘《绍兴教育周刊》主笔,并绍兴县教育行政会议议员。韩百年另著有《清史论略》、《重增幼学琼林补注》;《逋仙学舍文集》,韩步先撰。韩步先(—?)学名嗣琦,以字行。别字逋仙,号羊石山人。民国十四年()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曾任上海国文专修校、上虞春晖中学、新昌县立中学等教员。善为文笔,被《绍兴民报》、《越州公报》、《绍兴新闻》诸报馆聘任主笔多年。民国十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时期绍兴入党最早的党员之一[21]。

羊山韩氏的著述,惟《耕云轩词稿》和《静观轩印谱》在《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书目》著录,其余书目不见于他书记载。

六.补《躬耻斋文钞》

《羊山韩氏宗谱》集二《韩清瑞传》载:“按本村石佛寺石壁多名人题刻,而公之手笔则竟无所见,惟钱武肃王殿内南边雷公座旁有石刻云:‘开皇所凿,武肃所保。叱羊如龙,风雷震踔。一角去邪,三泉润桥。福下土方,灵境天造。’末署‘咸丰癸丑春,越岘山人铭’。又有跋云:‘诸星杓恕斋邀宗稷辰涤父同游,陈骥德斋、张嘉谟怡山从。铭者,涤父也。适见韩铁笙,方磨崖,属为刻之并志。’除此刻有公之字外,余无可觅矣。”

年12月23日,笔者经一僧人指引,按图索骥,据《韩氏谱》所载之“钱武肃王殿”,在该殿南壁获观越岘山人铭刻。铭刻高87厘米,宽厘米,隶书。7竖行,行6字。文曰:“开皇所凿,武肃所保。叱羊如龙,风雷震踔。一角去邪,三泉润桥。福下土方,灵境天造。咸丰癸丑春,越岘山人铭。”其左又有楷书3行,计42字的跋语:“诸星杓恕斋邀宗稷辰涤父同游,陈骥德斋、张嘉模怡山从。铭者,涤父也。适见韩铁笙,方磨崖,属为刻之并志。”

宗稷辰号越岘山人,室名躬耻斋[22]。《贩书偶记》卷十八载,宗稷辰所撰《躬耻斋文钞》,有咸丰元年()越岘山馆刊及民国二年()铅字排印本[23]。绍兴图书馆特种文献部两种版本均有庋藏。清刻本卷十二“箴铭类”中仅列“羊山石壁铭”5字,该页未刊铭文。而在目录中注明“俟补”。则可肯定石佛寺内崖刻“越岘山人铭”,即《躬耻斋文钞》中的《羊山石壁铭》。

宗稷辰(—),初名龙辰,嘉庆己巳年()父宗霈(—)登进士第后,更名稷辰[24],字涤甫。其先世居凤阳,本姓朱,为明之宗室,袭爵淮王。明末时负谱牒并祖宗遗像,自韶州(今广东韶关市)避居越中卧龙山下九曲里,改姓“宗”[25]。宗稷辰为道光元年()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户部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官至山东运河道。学宗王守仁、刘宗周,先后主讲湖南、群玉、濂溪、虎溪书院。归里后主讲余姚龙山、山阴蕺山书院,成就甚众。著有《躬耻斋文钞》24卷、《诗钞》28卷[26]。石佛寺钱武肃王殿内铭文,系宗稷辰任御史期间于咸丰癸丑年()所撰。

宗稷辰中举前,“其文已斐然”,荆州友蔡以偁、黄楼于嘉庆庚辰()九月在长沙城东旅舍为稷辰之文稿题赠言。咸丰元年仲秋,稷辰已60岁,感“去古犹日,老之将至”,将所作“辑之为类、为卷、为篇”,是为《躬耻斋文钞》初集。其卷十二“箴铭类”列目“羊山石壁铭(俟补)”。直至咸丰三年春,诸星杓等邀宗稷辰游羊山,适见韩铁笙,遂撰铭文。不知何因,铭文未能补入《文钞》,以致民国二年()铅印本亦漏列铭文。

铭刻跋语中之诸星杓,字味青,原名林,号恕斋。会稽人。嘉庆己卯()科举人,官慈溪县教谕。著有《孔孟纪年》、《程子年谱》、《仁寿名寿逸寿录》及《恕斋诗文集》等[27]。

年6月22日,石佛寺武肃王殿不慎失火[28],《羊山石壁铭》遭损毁,令人扼腕叹息。不幸中之万幸,《羊山韩氏宗谱》保留着宗稷辰所撰铭文及跋语。李慈铭同治癸亥()七月十六日夜阅宗稷辰《躬耻斋集文钞》,评宗氏文法“中年以后,所作碑志,往往有佳者。……以铭叙事,亦其杰出之作”[29]。他日如有好事者欲将《躬耻斋文钞》点校整理出版,则《韩氏谱》可使《躬耻斋文钞》玉成完璧。

——来源《百姓源流网》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jt/429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