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天姥中医馆诊展续新传记百年郑氏中医第


近日,有媒体人寻访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新昌县,在登顶天姥山之前,让我陪同先参观天姥中医博物馆,致使我得识新昌郑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郑黎明医师,深为他诊展结合、传创一体的事迹所感动,随后再访,并记之以弘扬。

一、打响新昌郑氏中医金名片,拓宽越医文化朋友圈。

百年郑氏,代代相传,如今这张名中医肝胆病专科的金名片传至了第五代郑黎明与夫人裘璟的手中,第六代郑嘉文也学医有成将女继父业。中医的崛起,核心是古老的中医文化与文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诊展结合,传创一体,这是相得益彰的途径。年,郑黎明协同父亲郑玉其创办天姥中医博物馆,到年成为省级非遗时,其父已过世。年6月,越医文化系列丛书《绍兴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一书首发,非遗传承篇就收集了郑玉其的传承脉络、学术观点、临诊经验。郑黎明为其父提供的资料大多数都来自家传秘籍。非遗传承不能等,郑黎明的心血没有白费,山区小县的民办中医博物馆,不仅成为绍兴市内唯一的中医博物馆,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众口赞誉,许多外地的中医与病患都远道寻来观赏。

什么叫”千方百剂”?天姥中医博物馆给出了最形象最完整最精准的答卷。一个民间博物馆,建设面积为㎡,展陈面积达㎡,共有藏品一万多件(套),尤其是清代与民国名医处方上万件,实属难得,具有很高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借鉴意义。郑黎明医师对媒体人说:“布展场馆如出租,每年收入是好几十万元,建博物馆供参观,劳心劳力,耗时耗财,但扪心自问,中医世家,传承于我,责无旁贷,劳之无憾。”

二、推进民间中医特色化,争创世传中医专业化。

年,浙江省被列入首批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天姥中医博物馆亦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郑黎明积极响应上级有关“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谱写诊展结合、健康强县的新篇章。他本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初心,勤思悟道,刻苦钻研,继承父亲的衣钵,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肝胆病分会理事,长三角中医肝病协作联盟会员等,从而广为人知,享誉绍兴周边地区。

郑黎明家学渊源,五代传承,医路向前,专病论治,诊断方法独特,用药特色鲜明,主张辩病辩证结合诊治,对中草药采用特殊的炮制方法,地域特色浓厚,丰富了古老中医的“四诊”内容,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地区的百姓“就近看中医,看上好中医”。他还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对肝癌的诊治有其独到之处,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都可从悬挂于门诊部走廊墙上,获救者赠送的众多锦旗赞词中感受到。

三.诊展结合弘扬中医,传创一体续写新篇。

“发展不离宗,继承不泥古”,这是百年郑医传承创新的不变初心。“无成效,不中医”,这是郑黎明夫妇几十年行医的坚定信念与不竭追求。其父自年创办新昌县城南卫生院肝病专科,成为将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化中医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如今,天姥中医博物馆馆藏丰富,成为当地及周边区域参观习、宣传弘扬、传承创新中医文化的重要阵地,完全可以告慰其父的在天之灵。

郑黎明身为天姥中医博物馆馆长,在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绍兴特色科普宣传、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牢记“悬壶济世”的古训,努力探索“智医智药智治智研”相结合的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扬中融西,中西合参,明辨体质,因人施治,成效日趋提升,百姓口碑日佳。年4月,他将门诊部也搬迁至新昌高速道口附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金星村,临近嵊州市广大农村,极大地方便了新昌周边农村地区的病患就诊。乡村振兴,城乡共富,天姥中医馆真成了新嵊两地农村耀眼的金星,为更多的农村病患带来了福音。至此,百年郑氏中医传承的诊展一体正式形成,前来天姥山诗路寻梦的访古者,一下高速中可先参观一下这古老的天姥中医博物馆;为健康而来的的病患者,则可先感受一下古老中医的渊源久远、精堪博大的非凡魅力,也有助于在郑医师的诊治过程中更好的康复。

作者:杨树山

摄影:陈锡能

编辑:毛凤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559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