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底,绍兴成为全国“11+5”无废试点城市,担起为三产兼顾、偏重工业的东部发达地区综合性城市提供“无废城市”样板经验的重任。一年多来,绍兴将试点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不断完善“无废城市”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形成了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管理的“绍兴模式”。眼下,浙江省已吹响“无废城市”建设全域攻坚的号角。作为先行者,绍兴再次昂首奋进,以年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为目标,持续保持先发优势,续写先行示范新篇章。釜底抽薪打造应减尽减的产业结构“无废城市”建设,五大类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是基础所在。而在以绍兴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综合性城市中,固废有着产量大、类型杂等特点,应减尽减的难度很高。绍兴缘何敢为人先?“因为从整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上看,‘无废城市’建设是绍兴本来就要做或者已经在做的事情。”绍兴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绍兴坚持以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为抓手,着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以工业为例,为实现“传统+创新”新型发展之路,绍兴早在年就启动了印染化工产业集聚升级工程。通过减量提质跃升,年绍兴全市工业固废的利用处置率已达到了99.94%。成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可以说进一步为绍兴充实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在成为试点当年,绍兴市区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的首个印染项目、首批化工项目就集中开工、落户。此次涉及82家企业的工程完成后,绍兴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万吨。通过政策引领,绍兴装配式建筑也不断发展,截至目前已培育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5家、浙江省首批建筑工业化示范企业6家。这个转型升级,在为单个建筑工程最高减少80%垃圾的同时,也进一步擦亮了绍兴建筑强市的金招牌。在涉及主体更多的生活垃圾方面,绍兴则通过多元化协同、标准化作业、可溯化监管,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率达90%、分类处理率达83%、无害化处理率达%、回收利用率达45%,完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60个。其中,多元化协同主要以限塑令、“光盘”行动、净菜进城等“八大行动”为载体,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而标准化作业,则是车辆配置标准化、站点建设标准化、收运方式标准化,全面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实现收运标准化。眼下,绍兴还试点推行“红、蓝、灰、绿”四色垃圾车分别定时定点收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同步的,绍兴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已启动建设,届时将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内引外联构建能收尽用的技术体系“无废城市”并不意味着没有固废产生,在应减尽减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固废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重要命题。自成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以来,绍兴一直鼓励本土企业提升处置技术、对接省内外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通过“两条腿”走路着力构建固废能收尽用技术体系。眼下,最为迫切的19个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重点项目中,已有8个实现项目应用,有效解决了多种固废处置的“老大难”问题。如浙江龙盛通过研发高效连续化重氮偶合等集成技术,攻克了分散染料生产过程中酸性污水排放量大、处理成本高的行业难题。凤登环保研发的高浓度废液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示范装置项目,实现了废水代替水、可磨固体危废代替煤的绿色循环发展。嵊州富竹村通过砻糠覆盖新技术,在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提高了竹笋的产业效益。嵊花种猪有限公司通过推广发酵罐技术,实现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绍兴城投下属企业研发的泥浆干化稳定土厂拌技术,让废弃泥浆摇身一变成为紧缺的道路宕渣。七湾矿业通过干采和水采联合回采的方式,让回采的尾矿成为建筑材料。在全市推行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大氛围下,不少计划外的应用技术也实现了遍地开花。在新昌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的黑水虻养殖项目,通过“分选预处理+污水生化处理+黑水虻生物处理+油脂回收利用”专业工艺手段,实现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每50吨餐厨垃圾可提炼1吨毛油、培育4吨成虫、20余吨肥料。“通过以技术为引领,项目为依托,绍兴最终将形成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处理利用量相匹配的目标。”绍兴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逐项对照补短板,绍兴拟建设的重点项目有90项,总投资达.06亿元。在此基础上,绍兴还串珠成链,在产业链层面加速构建循环经济。目前,位于绍兴的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已有5个列入省级以上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相比小而散的固废回收和资源化格局,这些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形成分类回收—清运—资源化的闭环。”该负责人表示。如今年3月刚通过省级验收的柯桥滨海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其年的工业增加值比年增长%。相应的,资源产出率提高%、四大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6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工业用水重复率达70%以上,有效实现了印染产业的集群发展、协同共生、绿色循环、共建共享。固本强基筑牢长效常治的制度保障绍兴“无废城市”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背后,是一个符合绍兴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成为试点不到半月,绍兴就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29个职能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方案编制工作。历经6次修改,年9月,《绍兴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评审,绍兴首创的“1+4+7”方案体系(即全市总方案、4个专项子方案、7个区域子方案)备受称赞。建设路径明确后,绍兴随即建立责任清单43项、任务清单95项、项目清单90项;并对现有制度标准进行“好的继承、缺的修订、没的制定”,明确了拟制定的政策制度62项。目前,44项政策制度已提前完成,《关于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属全省首创,《绍兴市工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办法》为史上最严。按照“整体智治、唯实唯先”的理念,绍兴还对五大类固废管理系统和重点产废园区、重点固废利用处置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全方位整合,构建了绍兴“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作为年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该平台已全面试运行。通过平台的监控调度、风险预警、考核展示等功能,绍兴对固废实现了全周期、智能化、闭环式数字化管理。除了制度保障,绍兴也十分重视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无废城市’的本质是一种绿色生产生活理念,而理念只有深入人心才能事半功倍。”绍兴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过去一年多,绍兴除了“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氛围,还通过“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等载体,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今年初,绍兴还启动“无废细胞”试点建设工作,计划按照“成熟一批,创建一批”的原则,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全市建起总量不少于个,类型涵盖工厂、学校、小区、城市公园、医院、超市、饭店、景区和机关等九大社会生活单元的创建样板。“‘无废细胞’的创建是第一步,接下去我们将把这些创建样板进一步推广,最终形成覆盖全社会、全民参与的‘无废城市’运转模式。”绍兴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活动
1、《掘进煤矸石道路工程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制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煤矸石综合利用专题研讨会线上成功举行
2、标准编制:协会标准《掘进煤矸石道路工程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3、标准编制:协会标准《建筑固废再生水泥混合材》
4、征集:煤矸石等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及装备
5、征文通知:煤矸石等煤基固废的综合利用技术
6、第二届全国煤矸石等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在鹤壁圆满落幕
7、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委会成立大会在鹤壁成功召开
8、年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在山西吕梁圆满落幕
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委会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委会的全称是“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固废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于年12月,由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和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全国建材行业国家级公益性研究事业单位)共同牵头成立的全国性协会。专委会的宗旨:为会员提供服务,协助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在会员、政府、社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委会得到了行业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目前专委会的成员已覆盖到全国各个省市和地区。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委会代表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以“促进行业发展、助推企业进步”为己任,搭建固废行业交流互助的平台,构架会员合作共赢的桥梁,坚持“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办会精神,坚持“会员办会、服务立会、诚信兴会”的发展方针,以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会员的繁荣发展为己任,欢迎业内外朋友加入专委会大家庭,为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5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