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新春走基层绍兴这个小镇,抢走了江南


鲁迅笔下原汁原味的老绍兴

安昌,有着最典型的江南古镇的样子。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就像是一杯微醉的老黄酒,淳朴又让人回味。

在安昌,你能体会到鲁迅笔下老绍兴的原汁原味。这里没有西塘的繁华,更没有乌镇的喧嚣。只有水乡人家温馨简单的生活日常。

游览安昌最有味道的方式,就是沿着河畔,走一遍老街。这条老街全长米,河之南是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

舌尖上的年“味”儿

年的味道,就是食物的味道。

记忆里的春节最淳朴的那抹年味儿,就在安昌古镇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信步走进小镇,没有被俗化的商业气息,有的是浓浓的酱香,甜甜的年糕味,还有粽叶的荷香,各种气味交错。而这种撩人肠胃的味道,就正正是安昌最经典的年味儿。

浓浓酱香,

撩人肠胃

01

春节

来到安昌,两手空空地回去怎么行,当然是要置办点年货呀!更何况安昌的酱货,可是江南一绝。

大概从立冬开始,当地人就开始腌制酱货了。即便到了现在,会不会做酱货都是考验一个当地家庭主妇持家水平的标准。到了腊月,更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酱货,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卖,而且每家的酱货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安昌酱货的鲜美味道最离不开的就是那一味酱油。作为制作酱货最重要的原料,酱油作为绍兴人最醒目的一种味觉标识,几乎定义着绍兴人的味蕾,也影响着整个江南地区。

仁昌酱园是有一百多年的老字号,在鲁迅先生的那个年代,绍兴人吃的就是仁昌的酱油。仁昌最有名的是母子酱油,酱园的老师傅们会从每一个三伏天开始,每日搅拌,暴晒整整天的时间。

挂腊味,

“牵肠挂肚”

02

春节

腊月一到,安昌古镇里每家每户都会开始制作腊肠。与苏式、广式腊肠不同,制作安昌腊肠除了要选用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更重要的秘诀要归功于甘醇的酱油,而这种腊肠的制作方法更是上过《舌尖》。

腊肠灌好后,都会被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通风晾晒,于是当腊月来到这里,便能看到沿河两侧全都挂满了安昌人的“牵肠挂肚”。这时,暖一壶黄酒酌,切一盘腊肠品,在倚河的老街惬意地享受时光更是妙哉~

舂年糕,

籍以祈岁稔

03

春节

在江浙地区,春节时一般都会舂年糕,意取“万事如意年年高”。在安昌,如果看到大街小巷都开始舂年糕,就代表着要过年了。将糯米掺杂晚稻米磨成粉后,端到堂屋倒入石臼里,由各家的健壮劳动力轮流舂米糕,边吆喝边打着年糕。

而年幼的孩童有的在放肆自在的玩游戏,有的则眼巴巴等着热乎乎的新年糕出炉,或是迫不及待地放到炭火边煨烤。掰一小块放入口中,黏糊糊、焦酥酥的口感与味道,这才是让人怀念的传统年味儿。

裹粽子,

事事粽︵中︶意

04

春节

在安昌,裹粽子不仅仅是在端午节才有的习俗,每年腊月二十左右,各家各户都会忙着裹粽子。这里的粽子呈三角状,竖放着犹似三月春笋,寓意“家业笋(兴)旺、事事粽(中)意”,而红枣粽是用于祭祀菩萨,寓意“年年红火、月月粽(中)意”。

当人们将各种馅料包裹进糯米里时,也是将各种如意吉祥的“粽情”裹进去,当然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跟着巧手的妇人学习一番!

扯白糖,

老手艺传承

05

春节

从明朝便传下来的的扯白糖手艺,到现在在安昌仍然可以看得到。粗大的糖条在扯糖师傅手里上下翻飞,自如得像在绕毛线,最后切成小块,放入口中含着如蜜一般甜。镇上最出名的该是陈记正宗扯白糖,陈老师傅有70多岁了,穿着白褂少言寡语,但是手法儒雅娴熟,让人敬羡。

居于绍兴一隅的安昌,

被称为浙江最具年味的地方,

想来有一半的原因,与舌尖有关。

到来安昌,你镜头中的主角,是食物!

那便是,切切实实的年“味”儿

时光,从未曾老去。

无论离家多久,多远的游子,

循着熟悉的味蕾而来,

就永远找到得到回家的路。

如果您觉得内容不错

不要忘记点赞哦!

视听君编辑整理

部分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完整来源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巅峰的发病原因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xs/499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