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绍兴黄酒的历史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千百年前,两位大诗人李白和白居易在被贬逐后,借酒消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而那发着“琥珀光”,散着“琥珀香”的杯中物指的就是黄酒。

作为黄酒杰出代表的绍兴黄酒,是我国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是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六味四绝天下无双

绍兴黄酒由6味和谐地融合而成。除了一般酒类的甘甜还有,酸味,苦味,辛味,鲜味,涩味。这6味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之呈现令人赞叹的澄黄清亮、醇厚甘甜、馥郁芬芳的色泽香味。同时具有帮助消化,舒筋活血,促进食欲,保护心脏,美容抗衰老的功效。营养价值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

绍兴黄酒超越一般酒类的色香味格来源于酿制黄酒的水。被喻为“绍兴酒之血”的“鉴湖水”起源于东汉。东汉永和五年(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围堤筑成了“鉴湖”,并将会稽山的山泉汇聚到湖内,从而为绍兴地方的酿酒业提供优质、丰沛的水源。因其水质极佳,绍兴黄酒就用鉴湖水酿制,这也为提升绍兴酒的品质以及日后绍兴黄酒驰名中外奠定了基础。

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这样谈绍兴酒:“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已在酒类中独领风骚。

酿艺久远精工细活

绍兴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稻谷,传统炊具陶甑,虽然没有发现有酒的直接资料,但从发掘的实物来看,酿酒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关于绍兴酒的最早的书面文字资料出自《吕氏春秋》:春秋越国时期,“越王苦会稽之耻……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史称“箪醪劳师”。勾践师行之日,有献箪醪(“醪”是一种带糟的浊酒)者,投之上流,与士卒共饮,战气百倍。可见,早在多年前的春秋越国时期,酿酒之风在绍兴已十分盛行。

到了西汉时期,黄酒酿造最重要的一环:曲的发现和应用,使黄酒的酿造成为可能。《汉书·食货志》中有提到“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的原料配比与出酒率。《礼记·月令》述:酿造黄酒的原料必须精选;制曲或糵必须在适宜的季节;浸米和蒸饭操作必须保持清洁;酿造用水必须要清澈无味;用以发酵及贮酒的容器必须精良;蒸饭、制曲、发酵、煎酒的温度必须控制得当等。对黄酒原料的选择和对酿造工艺的要求使得如今绍兴淋饭酒采用的原料配比和出酒率与西汉时期的也极为接近。

绍兴黄酒对西汉传统酿造工艺的逐步发展使酿酒工艺基本成型。到了宋代,据朱翼中《北山酒经》中所说,酿酒的主要工艺分为浸米、蒸饭、落缸、开耙、榨酒和煎酒6大工序:

表1

浸米

将精白糯米浸于盛鉴湖水之陶缸内,淋饭酒每缸用来公斤,加水多公斤,浸渍24-36小时;摊饭酒,据不同成酒品牌,每缸用米(元红)-(加饭)公斤,加水没过米层9-15公分,浸渍14-21天。

蒸饭

先用“米抽”吸出糯米浆水。再以清水涤去糠秕杂质,将米置饭瓮内,以地灶大镬蒸熟,然后冷却。淋饭酒,将饭瓮搁木捅上,淋以清水:摊饭酒,将饭摊竹箪上,使温度降至宜于发酵程度。

落缸

将冷却米饭纳于七石缸内,淋饭酒拌以酒药-克,搭成酒窝,加盖保暖24-48小时,窝内溢聚甘香酒液,加入麦曲清水,以木耙搅拌均匀,加盖保暖;摊饭法,则将米饭直接加入麦曲18-22.5公斤,酒母4-5公斤,米浆75公斤,清水75-公斤,搅拌加盖保暖。

开耙

米饭麦曲落缸后,吸收水分,澎起缸面,温度渐高,开始发酵,24小时后,技工按缸温度高低,适时用木耙打开醅面,鉴别发酵程度,确定搅拌时间次数,使地面醪液发酵充分。此乃酿酒中最难控制之关键,开耙得时与否,关系酒质好坏,需由经验丰富之技师把关。

榨酒

以绸袋、木榨,使酒液和糟粕分离。榨酒须注意时间,过早,酒醪发酵未毕,过滤困难,不易澄清;过迟,糟粕上泛,有害香味。故普通以开耙后10-80天为宜,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开始,此时,酒醪已趋成熟。

煎酒

是杀死酒中微生物,破坏残存酶,使酒之成分基本固定,以保证储存中不致酸败变质。将生酒置铁锅中,加热至摄氏50-60度间,以竹筛捞去浮起物,待沸腾后灌装,包装容器以陶坛为最好。将坛洗净、灰白、蒸气杀菌,灌入沸酒,以荷叶、盏盖、竹著包坛口,扎以竹篾,封以泥头,晒干入仓堆存,经过后熟作用陈化,发挥绍兴老酒特有风味。

文萃并重百花齐放

绍兴地处钱塘江以南,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在这里交汇贯通,形成独特的“越文化”,在华夏文化和吴越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绍兴黄酒的酿造技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不断成熟,最终成为长江下游酒文化的杰作。同时也是整个长江文化、吴越文化乃至中国酒文化的骄傲。自《吕氏春秋》起,各种正史文献中绍兴酒的酿制和相关轶事屡有出现。文人兴起而作之经典也随处可寻。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wh/470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