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旧动能,壮大新动能,城区面积变大,雄心也变大了。这三年,绍兴摸索出的路子,是念好“两业经”: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绍兴正利用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融杭联甬接沪,提出“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的目标。
无论是对绍兴人,还是对绍兴这座城市,上海人都习惯加个“小”字,唤作“小绍兴”,带着一点亲切,又带着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绍兴有什么?有臭豆腐、黄酒,还有鲁迅笔下的人和景。今非昔比,小绍兴长大了。前些年,绍兴设了柯桥区和上虞区,城区面积大增。不仅是物理空间变大,绍兴的雄心也变大了——绍兴正利用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融杭联甬接沪,提出“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的目标。“大绍兴”,靠什么?不好转,也不得不转多年以来,绍兴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大市,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和珍珠、黄酒两大历史经典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一度超过60%,民间戏称绍兴有“三缸”:染缸、酱缸、酒缸。与苏浙许多地方类似,绍兴逐步形成产业与产品集聚的块状经济,呈现出“一乡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年,绍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8.3%,到年这一比重达到了52.5%。不过,“散乱弱”的传统制造业,很快碰到了天花板和阵痛期。老百姓感受最明显的,是环境不堪重负:印染、化工、皮革、造纸等工业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大幅上升……同时,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企业的盈利越来越难。以纺织产业为例,年绍兴规上纺织业消耗了38.3%的综合能耗和60%左右的制造业用水,但只贡献了23.9%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22.4%的利税总额。绍兴经济增速放缓,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年的14.8%,逐年下降到年的4.7%,GDP全国排名由年的第28位下降到年的第38位。大家都明白要转型,但决心难下,做起来更不容易。传统产业整治后,绍兴靠什么吃饭?转机出现在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绍兴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同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绍兴召开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会议——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绍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实践表明,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此后,绍兴出台一系列方案,为印染、化工、电镀、纺织、家用电器等产业,指明具体的改造升级路径。传统不放,培育新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不能凭“一腔热血”,关键要实实在在、持之以恒。这三年,绍兴摸索出的路子,是念好“两业经”: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修复旧动能,壮大新动能。纺织、化工和金属加工三个重点传统产业,绍兴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改头换面”,比如纺织产业要融入科技、时尚等元素,打造“世界时尚纺织之都”;化工产业则要打造全球高端染料和绿色化工创制中心。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集中整治提升,加快产业集聚,改变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年以来,绍兴的印染企业绝大多数已集聚到柯桥区蓝印小镇,诸暨则将16家印染企业整合为1个印染产业园;诸暨大唐街道原有袜业相关企业家,这些年来,大唐以创建袜艺特色小镇为契机,累计关停袜业企业余家,但整个袜业产值年均增长了20%。黄酒和珍珠,是绍兴的两大“历史经典产业”,不仅不能放,还要不断创新。黄酒是绍兴的“金名片”,绍兴狠下力气,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加快建设黄酒小镇,要把绍兴打造成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都。珍珠产业,则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发展,由“珠”向“宝”提升。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比如“不上头”的黄酒、温室养殖的淡水珍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是绍兴主抓的四大新兴产业,与绍兴重点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密切相关。其中,高端装备产业聚焦应用机器人、智能纺织、环保、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电子信息产业聚焦集成电路领域;现代医药产业积极发展化学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医用美容用品等;新材料产业聚焦金属、化工、生物、纺织新材料等领域。此外,绍兴正加快形成若干个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比如,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绍兴先后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豪威科技、国内晶圆代工头部企业中芯国际、封测头部企业长电科技等项目,目前已签约落户集成电路相关项目59个,绍兴市被列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年,绍兴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年,绍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长43.4%,营商环境和经济活跃度越来越好。有意思的是,绍兴传统产业发展比以前更稳健,年到年,绍兴传统产业产值、销售、利润等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传统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0.5%。“小绍兴”转型,也许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传统制造业如何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还要求一个区域有较大的制造业规模、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完善的协同协作体系以及较高的经济治理能力。当前,如何从整个长三角区域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产业一体化重构,这是一道思考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mj/5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