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绍兴组工
导读
为深入宣传廉政法律法规,营造“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行廉”的廉洁氛围,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家规,3月23日下午,绍兴市开展了廉洁家风大讲堂。大讲堂以纪念“人民的好总理”、“绍兴人的骄傲”——周恩来诞辰周年为契机,以“不朽的名字,永远的榜样”为主题,邀请到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专家4人等为访谈嘉宾。大家深情回忆和生动讲述了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的正直人格、清正廉洁的家风传承,为到场的党员干部、市民代表以及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感人至深的家风教育课。
围绕周恩来的“十条家规”,4位嘉宾这么说——
周秉宜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周秉宜是周恩来胞弟周同宇(原名周恩寿)三女儿,到年期间,在中南海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生活,从小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周秉宜从总理亲属这一独特视角,讲述了许多总理的生活中的家风故事。
周秉宜讲到,总理教育身边的亲属,要时刻谨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绝对不可以有“沾总理光”的特权思想。她回忆了邓颖超转述总理对她们的谆谆教导,邓颖超说:“你伯伯说了,什么时候全国人民都可以去北戴河旅游了,你们才可以去。”
金廷锋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
“建国以后,总理共到过浙江28次,每次来都是自带铺盖,离开之前,他会让警卫员把钱全部结清。他说,我们要公私分明,要为国家用好每一分钱。”金延锋如数家珍地历数每一次周总理来浙的史料轶闻,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
沈安龙
绍兴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绍兴市周恩来研究会会长。
沈安龙深刻剖析了周氏优良家风的形成与绍兴传统文化的渊源。他说:“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一直是绍兴的乡风、民风的精髓所在,作为绍兴周氏的后人,这些无疑也对总理的家风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周总理才会一直说‘我是绍兴人’。”他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周恩来祖居的保护力度,切实将其打造成为弘扬周恩来精神的“金名片”、开展党性教育的红色基地。
徐艳芳
绍兴市名人故居管理处副主任、周恩来纪念馆资深讲解员
徐艳芳专门为大家讲述了“周恩来在绍兴的三个昼夜”的故事,令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总理夙夜为公的奉献精神和情深意重的绍兴情结。她说:“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曾经回到绍兴小住,在此期间他积极了解绍兴的共产党发展情况、动员群众参加抗日,还特地回乡去祭祖扫墓。总理在绍兴的三个昼夜,平均每天就睡3个小时,几乎一刻不停。”
嘉宾们或回忆、或讲述,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表达了对总理的深切缅怀之情。并表示,要切实以总理为榜样,对党忠诚、勤政为民、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社风和民风作出积极的贡献。
链接一
总理的家风教育
﹀
﹀
﹀
——“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链接二
周总理的家风故事
﹀
﹀
﹀
要求侄女脱下军装
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换枕巾
年,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还带着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其中,被子仍是解放战争时使用的,枕巾则缝缝补补破旧不堪。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趁周恩来不在,换了一条新枕巾,周总理发现后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我们都是劳动者”
周恩来经常是通宵工作,有一次他连夜工作到了早上六点多,在去院子里透气的时候看见侄女周秉德在读书,外面的士兵在打扫院子,他就严肃的说到为什么你在这里读书?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打扫院子?我们都是劳动者。周秉德当时12岁,觉得伯伯是总理了,自己是总理的侄女,还在读书,和士兵们不一样啊,但是周恩来对他说你和他们是一样的。
赞赏
长按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mj/5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