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瑰宝锁深山
云门寺
王献之“洗砚池”
这是座有历史根系的寺庙。
云门寺前身为王献之故居,是他隐居练字之所。有一年,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表奏帝,于是皇帝便下诏改建为寺,称云门寺。
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曾画过一幅名为《萧翼赚兰亭图》的水墨画,其中所载人物故事皆发生在云门寺。流芳千古的《兰亭序》最后也是在此被人用计献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
此后,《兰亭序》失传,下落成千古之谜。
今日云门寺
●记者杨寒凝文周国勇摄
今日云门寺
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
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
唐朝萧翼描写的云门寺周边景致,过了千年,美丽依旧。初冬时节,满山黄绿相间,小路边长满穗粒饱满的水稻。这一路,风景俨然。
沿阳明路往南行进,随着蜿蜒曲折的若耶溪,我们的车往平水镇平江村的一峡谷地带开去。
开到路尽头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庙,名曰云门寺。
寺门前是一座小桥,小桥名为“五云桥”,早在康熙《会稽县志》载的云门山图、云门寺图中,便有此桥。
走进大门,在寺庙旁边的一排厢房里,竖着一块题名为《募修云门寺疏》的碑,由明代文学家王思任撰稿、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
碑的背后,有一汪清泉,传说为王献之的“洗砚池”。
“洗砚池”不大,泉水清冽,池中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云门寺前身为王献之故居,是他隐居练字之所。有一年,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表奏帝,于是皇帝便下诏改建为寺,称云门寺。
现存的云门寺为近代修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平水公社工作的时候,也曾到这里来过。当时这里没有寺庙,也没有和尚。”
绍兴方志专家任桂全回忆说,当时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五云桥,这座五云桥是明代的石砌拱桥,他记得与现在的拱桥还有一定的差别:现在的桥面铺了层水泥。“虽然当时寺庙尽毁,我们还是找到了不少‘宝贝’。比如说一人环抱不下来的柱础。整个寺庙地基的范围很大,一直延伸到山脚。”
也曾有爱好爬山的驴友深入现在的云门寺后面的深山腹地,山野间看到一云门寺界碑,忍不住惊叹当年寺庙规模之大。
而在附近的民居旁,石雕、石鼓、石板等残迹随处可见,农民的猪栏鸡舍、土坎地间,都可以看到旧砖古石。
据史书记载,在云门寺内,曾有王献之“洗砚池”等与书法相关的设施。智永和尚苦练书法的“退笔冢”与“铁门槛”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公元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还在这里模仿兰亭雅集,举行修禊活动。
宋朝文学家何胤因喜好云门寺周边的环境,便在离云门寺不远处的何山隐居,传道授业,弟子多时竟达百人。
《兰亭序》遗失地
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曾画过一幅名为《萧翼赚兰亭图》的水墨画,原作已佚。画中所记载的人物故事,就发生在云门寺。
这是一段流传千古未解的书法奇案。
话说王羲之过世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创出书法“永字八法”。智永有个徒弟叫辩才,智永弥留之际将《兰亭序》传给辩才。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因追慕王羲之的书法杰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兰亭序》在云门寺的辩才手中,曾三次召见辩才询问《兰亭序》的下落,辩才一口咬定《兰亭序》已在丧乱中亡佚,不知所在。
于是唐太宗特派监察御史萧翼探明墨宝下落,萧翼假扮山东书生,径往云门。
萧翼见到辩才后,两人非常投缘,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两人聊天。
萧翼说:“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习,今亦有数帖自随。”
辩才听后很开心,让萧翼明天带来。第二天,萧翼果然将“二王”的书法作品带来了。
辩才看了后说: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
萧翼问何帖?辩才曰:兰亭。
萧翼说,几经战乱,真迹怎么会在呢?一定是假的。于是辩才便把得到《兰亭序》的原委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萧翼,并让萧翼隔日来看。
第二天,辩才从房梁处取得《兰亭序》让萧翼看。
萧翼看了后故意说《兰亭序》是假的,二人争论不休。不过也因此,辩才随便就把《兰亭序》丢在了房间里,没有再放到房梁上。
一日,趁辩才不在,萧翼偷偷取了《兰亭序》后逃走,遂献给唐太宗。
唐太宗得之后非常喜欢,直至死后,他把这份《兰亭序》带到了棺材里。
从此,《兰亭序》未现于世。
重生会有时
三十多年后,任桂全重访了一次云门寺,相比以前,他有了新的感悟。
“上周再访云门寺,看到沿路茂林修竹、山川秀丽,我感觉云门寺和它深藏的文化,或许到了保护开发的时机。”任桂全说。
只要查阅一些史书,就不难发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孟浩然、王维、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刘基、徐渭等数十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都曾涉足此地,流连吟咏。
由此可见,浙东唐诗之路兴盛时,云门寺是诗人们在越中的必游之地,到过此地有名有姓的唐朝诗人就有四百多位。
陆游曾在《云门寿圣院记》中描写说,“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闻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复,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相窥也。”
从陆游的描述中可见,当时的云门寺可是黄金旅游圣地。
在云门寺,时年四十多岁的陆游曾住了三年。赫赫有名的“陆游草堂”就在云门寺附近。
陆游生前非常喜欢这里的风光,甚至希望身后也不离开这里。“大跃进的时候有人曾在何山挖掘出一块陆游儿子陆子坦的圹记,文中说陆游的墓也安葬在旁边。”任桂全说。
云门寺鼎盛时期,其寺院的主持洪偃、智永、惠欣、辩才、慧能等都是文化修养极高的诗人,文人墨客云集自然不在话下。
朝代更替,云门寺几经废兴。
到了年,当地的村民在寺院原址的附近河流中偶然打捞起了两座石像,经考古人员鉴定,是云门寺山门的哼、哈两位天王,遂安置在路亭,还维修了残存的寺庙,这就是现在云门寺的前身。
记者了解到,对云门寺的保护开发,绍兴县也一直在考虑。早在前两年,已经对寺庙做了一定的修缮,想借力开发云门寺,但后来因多种原因,方案被搁浅。
“云门寺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我们也在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争取将云门寺的文化发扬光大。希望通过你们媒体向大家征集意见,怎样才能既把云门寺这盘文化大餐更好地做全做深,又能使古老的建筑得到更好地保护。”绍兴县平水镇副镇长潘建华在采访中说。
有识之士认为,精深的佛教文化、王献之故里、陆游草堂等如若开发出来,将是绍兴南部山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新亮点。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千年古寺祈福、许愿页面,愿佛祖保佑您所求一切如意!
鍞愯鍗庡拰鍚屼簨浠璁哄悗鎹儜宸炲叕浜ゅ洓鍏徃鏈哄姟绉戦暱闄堝缓娲蹭粙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mj/4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