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绍兴市 > 绍兴市美景 >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做大一批文化企业
当前位置: 绍兴市 > 绍兴市美景 >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做大一批文化企业
尹永杰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要注重改革实效
七大工程引领文化新繁荣
解读:几年来,全市上下制订出台了《绍兴市2007年至2010年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关于实施绍兴市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和奖励工作的若干意见》、《绍兴县关于大力促进文化精品生产工程实施意见(五年规划)》等政策、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市文艺创作全市先后有9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60余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5名演员获“梅花奖”同时,发挥戏曲之乡优势,创演了《一钱太守》、《生命的飞翔》、《秋瑾》、《真假悟空》等30多部大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灿若群星的人才既是文化兴盛的推动绍兴市上虞区环保局力量,又是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打造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保证根据文化人才建设工程部署,我市将组织实施文化英才计划和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一批文学、戏剧、书画、动漫、民间工艺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大力引进一批文化创意、现代传媒、影视网络、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品牌运营开发的专业人才,统筹提升一批具有扎实功底和优秀潜质的文化骨干
解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文化人”,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座城市能不能真正成为文化强市,并不取决于历史文化底蕴,而在于人的整体素质
——《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绍兴市政府的决定》解读
解读: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增长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强现代文化市场建设等三个方面,是文化产业跨越工程的具体内容,更是我市文化产业实现跨越的保障按照工程的实施目标,到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除了量的提升,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就如何推进并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我市各县(市、区)和市文广局都分别做了介绍会议达成的共识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绍兴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的实践需要;是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在讨论的基础上,会议确定绍兴市国家税务总局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四个重点:一是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从绍兴实际来看,主要是电影公司的转企改制工作二是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类各级国有文艺院团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实施“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的改革路径三是做好广电网络“一省一网”工作四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效能
相关阅读:
解读:近年来,我市各类文化传播媒体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举办和参与了各种展会、节会,为绍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更为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绍兴与外界的绍兴市国家税务文化交流
解读: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早在十年前,我市就出台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对文物点、历史街区和古城风貌等方面的保护、开发和管理目前,我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87项,其中51个项目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抢救、保护、传承、开发,使得曾经尘封或即将消逝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
解读: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建成绍兴大剧院、越王城、绍兴美术馆、绍兴市综合档案馆、绍兴水上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浙江绍兴上虞市,2660个行政村(社区)中85%以上建成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市乡镇基层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社区)基层点覆盖率达到92%
检验的标准,一是国有文化单位的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形成一批有绍兴特色、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和文化骨干企业,文化产业有跨越式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三是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创作骨干和文化精品
会议同时强调,要把握改革规律,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要坚持结合实际,要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绍兴市柯桥区社保展
内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大保护力度,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街区保护体系;进一步保护绍兴古城风貌,严格控制八片历史街区内的建设活动;保护整治城区现存河道和桥梁,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和河湖水系;开展文化古镇、文化村落、古遗迹整修保护工作,形成立体保护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实施文化遗产传承行动计划,实现市、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馆)全覆盖,“越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建成,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有重大突破发展文博事业:大力加强对考古遗址和文物史迹的保护开发,推动博物馆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各行业组织、企业、学校等兴办各类专业性博物馆,不断提升展览展示水平,建立全市陈列绍兴市人民政府市长展览交流协作网络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特色文化村保护规划,充分挖掘古村落历史人文价值、旅游价值和建筑价值等
六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五 文化产业跨越工程
绍兴的文化强市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我们的文化体制也面临深层次的改革昨天下午,我市召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永杰,副市长丁晓燕参加会议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已经确定了四个重点,其中,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改革中的当务之急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占gdp比重明显提高,也将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内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一批优秀丛书大系;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积绍兴市安全教学平台极支持文献收藏单位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国家、省两级珍贵古籍名录,出台地方文献征集制度,建立绍兴地方文献馆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完善文化产品生产激励机制:加强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规划管理,加大扶持奖励力度,改进评奖办法,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七 文化人才建设工程
文化传播促进工程围绕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升现代传播能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开展,不仅是对我市文化传播的总结,也是再提升
今后的文化强市之路如何走?新出台的决定作了进一步明确重点实施包括文明素质提升、公共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创绍兴市永和中学作、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产业跨越、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人才建设等在内的“七大工程”,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产品吸引力、区域文化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传统文化传承力和文化人才队伍支撑力,把绍兴建设成为社会风尚良好、文化繁荣发达、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本报将对这“七大工程”作一一解读
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已成为绍兴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品牌,成为绍兴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点”到“线”再到“面”的一次大跨越、大提升,例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绍兴市小学安全平台从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街区保护体系,深化到文化古镇、文化村落、古遗迹整修保护工作,形成立体保护体系;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方面,实现市、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馆)全覆盖
内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稳定导向,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宏观管理和服务,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加强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建设,加强新闻品牌打造提升现代传播能力: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建设,鼓励支持各级报刊积极融入新媒体,支持广播电视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促进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加快电影业装备的升级换代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绍兴市安全平台安全的方针,推动我市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深化网络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网络文化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宣传管理推动文化“走出去”:充分发挥绍兴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支持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打造提升“绍兴文化周(节)”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加大特色文化对外推介交流力度
内容: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制定《绍兴市公民道德建设规划》,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党政机关和各级干部队伍的政绍兴市健康服务平台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企业、单位、个人诚信教育活动培育弘扬人文精神: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大力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即将实施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则对文化的公共性、惠民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不断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而且在建设中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就近、便捷”,为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提供方便和实惠;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村(社区)综合文化站(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低保等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绍兴市上虞区工商局、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旨在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包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完善文化产品生产激励机制等三方面其中,在文化产品生产激励方面,我市更是提出像抓经济项目一样抓文化精品创作,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决心
四 文化传播促进工程
内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市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切实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培育发展演艺影视动漫业,积极运用绍兴市人民政府文件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建立全市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扶持体系,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切实加强引导管理服务,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推进一批园区建设加强现代文化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鼓励文化企事业单位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推进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品市场,加快构建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机制
三 文化精品创作工程
内容: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市各县(市、区)文化建设全部达到省级先进县要求,乡镇文化站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行政村和社区规范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绍兴市国家税务局上市企业和60%以上的规模企业建有综合性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促进文化惠民共享: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文化惠民品牌,在社区、乡村、企业和校园等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要确保足额经费投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办好重大文化节会: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升节会的市场化程度和影响力,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区域文化品牌,举办全市群众特色文化大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示等示范性群文活动
近年来,我市根据建设文化强市的总要求,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创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人民政府新局面,有力地提升了绍兴文化的影响力、品牌力、竞争力
内容:培养引进高素质文化人才: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推进文化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制订我市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配足配强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者,开展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文化志愿者和文化指导员建设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培养选拔、柔性使用、宣传推介、交流提升机制,加强新兴文化组织、民营文化机构和体制外文化人才服务管理工作文化体制改革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围绕发展搞改革,以发展的成果检绍兴市人民政府领导验改革的成效
二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在新一轮文化强市建设中,我市将“文明素质提升”列为首个工程项目,且工程内容细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弘扬人文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四个方面除了具体措施,工程还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所有县市进入省示范文明城市行列,50%的县市成为体现城乡统筹要求的省级文明县(市、区),创建一批全国、省文明镇、村、社区和单位
一 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解读: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专业型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表彰了“五个一批”人才,涌现了一批“梅花奖”、“文华奖”、“群星奖&r浙江省绍兴市上虞dquo;获奖者;探索建立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育、流动和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全市1300多名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文化人才基础增强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白癫疯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mj/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