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周恩来(年3月5日-年1月8日),字翔宇,浙江绍兴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全天候总理“的公仆风范”
向右滑动图片
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参加完外事活动后,从上海到广东从化疗养院看望因病在此休养的夫人邓颖超。在从化的几天,周恩来一点都没闲着,他满腔热忱地深入到乡村和学校等基层进行考察调研,了解社情民生。周恩来到从化温泉后,在工作之余,仍不忘同温泉馆的员工一起劳动或促膝谈心,这令宾馆许多老员工记忆犹新。一位老员工回忆起周恩来到温泉休假的情景时感慨地说:与其说总理是来休假的,不如说是来关心群众的,他在短短十天的休假期间竟没有一天好好休息,先后访问了从化的农村、商店、学校、幼儿园和许多社队干部,所到之处都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
周总理在小学参观
年1月11日下午,周恩来冒着寒风步行走过碧浪桥去了温泉村,首先视察了村里的小学和幼儿园,还健步到了保健站等单位察访。周恩来在村上逗留了3个多小时,每到一处不是问寒问暖,就是同大队干部一起商讨改善农村条件事宜。他曾3次叮嘱村干部一定要关心村民健康,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周恩来了解到温泉村民和幼儿园孩子守着温泉难洗上温泉澡、不少社员还经常到流溪河里洗澡时,当场叮嘱身边人员一定要想办法给温泉村建一个公用洗澡房,还马上带头并倡议凡到温泉休养的同志及温泉机关里的同志们都捐点资,帮助修建澡堂。之后不久,在广东省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在温泉村建起了一座面积达多平方米的公用浴室。温泉村民从此告别了守着温泉洗不上温泉澡的窘境。
早在年3月18日,周恩来就制订了《我的修养要则》,其中第六条内容是这样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
买盐多花的一分钱
总理在批阅文件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从不问自己家庭收支情况的周恩来突然要身边工作人员杨金铭到他那里细报一下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杨金铭一时很紧张:难道什么地方出差错了?他随即拿上那本记录周恩来家庭收支的笔记本,还招呼上平常用钱的成元功、高振普等一起赶到周恩来那里。
周恩来见他们都到了,便起身走出办公室,在他的会客室长椅上坐下,并示意杨金铭报他家的家庭开支账。杨金铭拿着记账的笔记本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3月2日买盐一斤,1毛5分钱,厨房用。
“停。”周恩来一声叫停后,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杨金铭说,“你们买盐多花了我一分钱。”
杨金铭一阵紧张,连忙放下笔记本,很快找出了买盐的那张原始收据,上边清楚地写着:“大盐一斤,壹角伍分”。
周恩来查看了那张买盐的发票后,示意他们退去,然后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询问民用食盐价格为什么每斤要涨一分钱。当弄清是因为北京市卫生局为了预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对食用盐加碘,才导致食用盐价格提高之后,周恩来这才放心。
第二天,周恩来在外出时对杨金铭和高振普说:“我不是在意多开支的那分把钱,而是因为食盐是千家万户都要使用的消费品,不能随意涨价。”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周恩来是借查问他的家庭开支来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出国访问归来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视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西方记者抱有偏见,因而为难周恩来总理,问了许多刁钻、古怪的问题,想挖苦、刁难周总理,却被周总理急智和机智地一一化解了。
问
为什么叫“马路”?
有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想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周恩来则沉稳不乱,反应迅速,回答幽默风趣。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的“马”,这是拆字、解字式的急智应对。
问
为什么低头走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随同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总理的回答,自信优雅而不失风度,形象地描画了中国人步步登高而美国人步步下滑的景象,让美国官员领教了什么叫作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图景式的急智应对。
问
中国有没有妓女?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wh/5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