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一起来认识一下,绍兴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在年的历史中,绍兴共有文武状元30人,占总数的4.8%,其中文状元18人,武状元12人。状元之称始见于唐初的史籍与笔记。至宋代,殿试成为定制,状元之名得以确定。

绍兴第一位状元

绍兴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唐代的孔敏行(-),为唐辛卯科()进士。其父孔述睿(-)为孔休源(梁太学博士)八世孙,梁国子监博士、史馆修撰,精通地理,本末详明,为人称善,是朝野倾慕的大名士。孔敏行为孔子第十九代孙。初在节度府任职,后历任右拾遗、司勋郎中、集贤殿学士、吏部郎中、谏议大夫。性耿直,不畏权贵。节度使李绛被企图谋反的监军杨叔元所害,无人敢言,惟孔敏行上书,使叔元伏罪。任职时,结交豪俊之士,因此“有名一时”。卒年四十九,赠工部侍郎。

由于唐及以前的状元资料十分缺乏,很难统计出正确的人数,故一般以宋及以后的状元人数为准。宋绍兴十八年()的《绍兴题名录》应该是现存最早的进士登科录,书中有宋高宗御笔手诏、策问、执事官姓名及各榜录取进士的名字,其格式(原为立式)如下:

第一甲

第一人王佐绍兴府山阴县禹会乡(今属绍兴市柯桥区华舍镇)

王佐后来官至户部尚书,为南宋宰相秦桧妻王氏亲戚,却始终保持独立、不与交往。其故居原在绍兴小江桥河沿。

王佐(-年),号敬斋,山阴钱清东塘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年)戊辰科,廷对第一,钦赐状元。年方23岁的王佐,成为绍兴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出仕后,居绍兴府小江桥北张神殿旁。后人曾在其故里遗址立碑亭,碑曰:“宋大儒徽国文公应制科榜状元王佐故里,绍兴府知府张立。”后称“文庄公祠”,供奉遗像,由石里、蛏浦两族春秋致祭。有《敬斋文集》20卷留世。

年轻状元正直孝顺

年王佐高中状元,金殿传胪日,趋拜进止都极合礼仪,高宗大为高兴,授承事郎(正九品),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从八品)。还未上任,又提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从八品)。

当时,王佐的顶头上司是宰相秦桧的儿子秦熺。因对秦桧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卑劣行径不屑,除了公事外,王佐从不与秦熺多言一句,更不会阿谀奉承。不巴结秦熺,还说了一些实话。秦禧就找借口弹劾他。因此王佐被逐出京城。秦桧死后,高宗重新起用王佐为秘书郎,领右司郎。后又升为吏部员外郎(正七品)。

后因母亲病逝,王佐回乡举丧,服丧期满后,任万寿、上清两宫提举。不久,其母坟被盗掘。王佐闻讯大怒,请假赶回老家,协助官府,抓获盗贼。案子审完,盗贼未被判处死刑。弟弟王公衮愤愤不平,在盗贼流放途中守候,一刀杀了盗贼,后投案自首。

王佐闻讯后,请求皇上允许用他的官位来赎弟弟的罪。高宗诏令百官商议此事,给事中机杨椿说:“复仇之义可嘉,杀掘法应死之人为无罪,纳官之请不许。”高宗诏准。不久,提升为起居郎(从六品)。

每到一地造福一方

每到一地,王佐都能深入民心,为民主持公道,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孝宗隆兴元年(年),王佐以直宝文阁出知吉州(今江西吉安),为政简肃廉正。乾道元年(年),调任建康知府,一上任便破获了一桩谋反案。但不久,又被削官。淳熙三年(年),王佐被重新起用为福建转运判官,又因受他人牵连被贬。一年后,经王十朋、张浚再次荐举,起知潭州(今湖南湘潭)。淳熙六年(年),茶民陈峒在柳州起义,道、连、永等州均告震动。一边奏请朝廷发兵,一边安排镇压。很快王佐受命节制军马,讨叛平乱,得高宗诏令嘉奖,拜为显谟阁待制。淳熙七年(年),拜户部侍郎,知临安府(今杭州)。淳熙九年(年),进权工部尚书,再进权户部尚书。

王佐任临安知府时,有一年,天灾不断,农民颗粒无收。有的穷苦人家只得把农具抵给地主,借粮度日。王佐知道此事后,便命地主大户在明年开春之日,把农具还给农民,待秋收后再还清借粮。广大农民无不拍手称好。孝宗得知后,更加器重他。

光宗即位第二年,即绍熙二年(年),王佐病卒于任上,享年66岁,朝廷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王佐在任典八州,知四府,所仕之处皆以德政著名。旧《浙江通志》称他“忠劳备著”。病故三年后,陆游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对其一生给予了很高评价。

绍兴最后一位状元

翻开清朝历届状元名录,陈冕(—)的简介写的是“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为谋生,陈冕祖辈陈凯从绍兴北上山东。

陈家祖籍在浙江山阴鉴湖湖畔。到了陈凯那一辈,陈家开始北上谋职。清代的时候,政府也实行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陈凯来到北方后,为了子孙后代“高考”方便(北方“分数低”)先把户口挂到了顺天府宛平县,叫“寄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歹办了一个北京户口(“高考”时是北京的分数,而不是浙江的分数,当时各省也有名额分配)。

陈冕十五岁考取秀才,十七岁顺天乡试中举且以文显名。四次会试方才过关,廷试拔为头魁:年(光绪九年,25岁)癸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年(光绪十五年,31岁)充湖南乡试考官。

绍兴清水闸,聚居着陈氏大家族,位于鉴湖湖畔,是个山水相依、风景优美的地方。由于绍兴人口密、文人荟萃,自明清以来,文人才子纷纷外出谋职。陈冕考中状元后返回绍兴祭扫祖墓,维修祖坟,铺路修桥,救助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百姓乡亲。“文革”前,绍兴一直保留着“陈氏祠堂”,里面供奉着绍兴陈家的后代名人。陈冕及祖父、父亲是清朝北上山东的一支后代子孙。“陈氏祠堂”门前还曾立有陈冕状元的石碑,“文革”时破四旧将其拆除。至今,绍兴清水闸陈氏大家族乡亲还将陈冕三代祖孙引以为荣。

陈家珍藏的状元考卷。

年4月21日是光绪七年举行殿试的一天,考场设在故宫“保和殿”,参加角逐的贡士共有人。

殿试前,故宫内养的大象整天大叫,慈禧太后坐在金殿上问文武百官,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大象叫,又问参加殿试的贡士们,谁也答不上来,只有陈冕答道:大象叫,丰年到。出于(藏经)十三篇。”朝廷马上派人专查,果然不错,太后大喜,说:“陈冕很有学问,连《藏经》都读过,别的书籍更不用说了。”原来陈冕在咸安宫、国子监当过八年教师,博览群书,所以他的学问很扎实,知识很丰富。

“癸未科”“会试”第一名本是安徽宁本禹,殿试第一名却又成了济南人陈冕,一是因为陈冕的“殿试策论”写得精妙绝伦,二是考前大象叫的事太后说了话,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

陈冕自幼知行道义,与其家庭对他的教化和影响是分不开的。陈冕祖父陈显彝、父亲陈恩寿,都是闻名于世的慈善家,史上有“陈善人”之誉。陈显彝在任馆陶知县时,曾开仓赈粮,并筹款救助饥民数万人。光绪九年,黄河决口,陈恩寿在参加抗洪赈灾中,积劳成疾,同年去世。

光绪十九年(年),山西大旱,陈冕将家中余财凑成黄金千两全部捐献,并在济南街头当场写字募捐,共募得万余两黄金送往山西。就在这一年八月十七日,陈冕因赈灾劳累过度而突发肺心病逝于“状元府”内,享年34岁。

本文根据绍兴E网、搜狐等网站资料整理汇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wh/522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