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安静的居住环境,这是现代人对生活的基本追求。年已经过去,绍兴人在过去一年中,生活环境怎么样?市环保局对外发布年环境概况公报,从空气质量、水环境、声环境等多方面,全方位用数据精准向你公开这些信息,解答你的疑惑。
从公报的数据看,绍兴在治水、治气等众多环境治理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由于产业基础、历史欠账等原因,绍兴环境质量仍存在一些不足。年新的开始,环保部门表示,将继续与全体绍兴市民一起,共同努力营造美好环境,为绍兴的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提高
去年绍兴空气质量以优良天气为主。其中,一级天数(优)71天,二级天数(良)天。绍兴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值为79.5%,与上年相比,上升了7.7个百分点。各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在72.6%~85.3%之间,新昌为85.3%,全市首位。
空气质量的另一个衡量标准为综合质量指数。去年绍兴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4.35~6.07,平均为5.20,比上年下降0.56。新昌县仅为4.35,仍为全市第一。
从全国74个城市以及全省11个城市的排名看,绍兴的空气质量总体上呈好转势头。
公报显示,年绍兴市空气质量在全国74城市中平均排名为40位,比去年上升6位。在全省11个城市中排名平均为9位,上升1位。不过,一些污染物超标仍拖了我市空气质量的后腿,主要是PM10和PM2.5,首要污染物是PM2.5。
据了解,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市民感觉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从优良指数和污染物浓度指标来体现,而市民是凭感觉来判断的,这样必然产生偏差。有时是蓝天白云,但由于紫外线较强,可能导致臭氧超标;有时能见度较差,可能是湿度比较高,而PM2.5达标。
酸雨:各地污染仍较重但正在改善
年,绍兴在全市各区、县(市)设7个降水(雪)监测站位,共采集降水样品个,对各地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及其区域分布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全市降水pH均值为4.82,酸雨率平均为78.4%。与上年相比,酸雨率上升5.6个百分点。各区、县(市)除诸暨市外,降水pH年均值都低于5.60,其中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新昌县为中酸雨区,嵊州市为轻酸雨区,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从酸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年,全市降水中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平均当量浓度比为3.51:1,与2014年(3.87:1)相比有所下降,表明降水中硫酸盐组分较年度有所下降,酸雨类型未发生根本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仍为硫酸盐。
地表水:一到三类水断面范围扩大
绍兴共设70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其中省控及以上断面21个。
年,对这些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市70个市控及以上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8.6%,Ⅳ类占37.1%,Ⅴ类占2.9%,劣Ⅴ类占1.4%。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有42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60.0%,不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有28个,占40.0%。
与去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20.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5.7个百分点,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增加15.7个百分点,总体水质明显变好。
具体到全市主要河流及各大水系,情况也在好转。
绍兴市地表水主要由曹娥江水系、鉴湖水系、浦阳江及壶源江水系、绍虞平原河网组成。监测数据显示,年,曹娥江水系的21个监测断面和浦阳江水系的10个监测断面均为Ⅰ-Ⅲ类水质,无劣于Ⅳ类水质断面,均满足功能要求,水质为优。壶源江水系的监测断面水质甚至达到了Ⅱ类水质。
较为复杂的是鉴湖水系和绍虞平原河网。
16个监测断面的数据显示,年鉴湖水域水环境提升很大,鉴湖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25.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6.3个百分点,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增加18.7个百分点,总体水质趋好。
从监测数据看,绍虞平原河网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增加22.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13.7个百分点,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增加13.6个百分点,总体水质变好。
从交接断面的水质监测情况看,绍兴各地的治水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全市31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22个,占71%。与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增加了16个百分点,Ⅳ类水质断面降低了9.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减少了6.5个百分点,总体水质有所好转。
水质从优到劣依次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饮用水源:%达标
全市共有4个县(市)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其中绍兴市区、柯桥区和上虞区均以汤浦水库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诸暨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陈蔡水库,嵊州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南山水库,新昌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长诏水库。按功能要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水域均为Ⅱ类水功能区。
监测数据显示,年各县(市、区)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水质达标率均为%。
年对汤浦水库开展了项水质指标监测,基本项目水质指标全部达标,参考指标中总氮超标,补充项目(共5项)均未超标。汤浦水库80项特定项目中,有73项未检出,有检出的均低于限值要求。
年,绍兴还对4大水库进行了富营养化程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汤浦水库和陈蔡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长诏水库和南山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为贫营养,与往年基本持平。
生态环境:全市为优,诸暨最高
年,绍兴开展对上一年度的绍兴市卫星遥感影像的野外核查和解译工作。年绍兴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79.5,所辖各区、县(市)的EI值分布在71.7~82.0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
从生态环境状况分指数来看,年全市的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总体上无明显变化,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为明显变好。各区、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因子中,生物丰度指数总体变化不大,而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
声环境:生活噪声最多,工业噪声最高
随着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害。那么去年,绍兴情况如何?
年绍兴各区、县(市)均进行了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覆盖面积约平方公里,共计有效监测网格个。监测结果显示,绍兴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范围在52.5~54.9分贝之间。其中等效声级最低的是上虞市,为52.5分贝;最高的是诸暨市为54.9分贝;居中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新昌县、越城区、嵊州市和柯桥区。
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与2014年相比,新昌县略有上升,嵊州市与上年持平,柯桥区、越城区、上虞区和诸暨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区域声环境质量改善较明显。各区、县(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水平等级均为“较好”水平。
从数据上分析,年绍兴各类噪声源中以生活声源和交通噪声源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6.6%和27.5%,工业噪声源所占比例为14.5%,施工噪声所占比例为2.2%,其它噪声源所占比例为9.2%。噪声源强度以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最高,分别为55.3分贝和55.2分贝,生活噪声最低,为53.2分贝。
与2014年相比,年绍兴的噪声构成中,交通噪声源比例有所增加,工业、施工和其它噪声源比例有所减少。各类噪声源强度与上年相比,施工噪声源强度下降明显,生活、交通、工业和其它噪声源强度均有所下降。
土壤环境:开展“两区”监测
年,绍兴市共布设土壤监测点位30个,对6个县、市(区)的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个“菜蓝子”种植基地(现代农业综合区)进行了环境调查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30个监测点中有14个点位出现重金属超标,超标率为46.7%,其中轻微、轻度和中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3.3%、20%和3.3%。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汞、铅、铜、镍等4种无机污染物。来源:绍兴晚报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wh/4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