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像
第二回说唱人走南闯北假皇帝撰联题匾
且说这杭州又名仁和,一听仁和这名,赵构又高兴起来说这是好兆头。因为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率大军回京时,进的城门就叫仁和门。
赵构还不够,又找来个测字先生,要他算算其政治命运,测字先生答道:“这‘杭’字离合起来,是‘兀’、‘术’二字;而且杭者,降也,金军主帅兀术就要投降了。”——这里有个缘故要格外说明,降与杭,如今风牛马不相及,但古音甚至今天的吴越方言里,降仍发音为“杭”,如投降就叫“投杭”。
看来天意早就注定要杭州作汴州了。
但是,金人于十一月强渡长江并占领建康(今南京),金兀术命先锋阿里、浦卢浑率轻骑连下广德、安吉,勇闯独松关,攻下湖州直逼杭州。
面对来势汹汹的劲敌,赵构知道自己没有实力说话,于是他玩了个脑筋急转弯换成将说话代替实力……在展示其“实力”前,他先是忙于采取敌进我退的战略决策——他逃跑的路线和目的地是渡过钱塘江沿浙东运河到越州(今绍兴)。
从杭州去越州必先在钱塘江渡口摆渡。去渡口途中,赵构一行先歇脚于钱塘江边的佛寺归德院。哪知睡至夜半,忽闻门外千军万马喧嚣而来,赵构大吃一惊,以为金兵追到,翻身欲逃。这时听守卫说,未曾发现金兵,乃是潮声……赵构这才明白原来是一场虚惊。为了显示他处惊不慌的风度,赵构于次日特意题写了“潮鸣”二字,现杭州下城区的潮鸣寺巷因此得名。接着又抄了苏东坡的一首诗赐给其卫士长(当时官名叫统制)刘汉臣:
野寺参差落涨痕,疎林倚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何处去,家在江南黄叶村。
由于是凭记忆默写的,赵构把原诗的“野水”错为了“野寺”。
寺北附近后来还有小桥曰回龙桥、回龙庙、珠碧弄等都是纪念赵构这次历险经历的(珠碧谐音驻跸)。
相处久了,百官都深知当今皇上有“讨彩头”的癖好,所以在过钱塘江时,便特意事前作了安排。果然,赵构又问起两个船工的名字,一个答说叫赵立,另一个说叫毕胜。赵构听了很是受用,认为自己必定能立足东南建立帝业!
船到南岸渡口萧山西兴,已是越州地界,那里早有一列人前来迎拜,只听为首的一位道:“宗室赵不衰以下起居(行礼)。”赵构听了更高兴了,“赵氏不衰”哪!于是他便得意地对随从们说道:“符兆如此,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自己从浙东运河走——从西兴到越州城大概是百里光景。这时他派出南北两路说唱小分队,规定南分队南到山中,北分队北至海边,边漫行边说唱,故事没有定本,随地随化,只要大肆制造出皇帝在此的假象,以此扰乱追击他的金兵的视线。必要时允许有人扮一下皇帝。而越州有得是“话词婆”、“负鼓盲翁”之类的民间艺人,说唱队很容易招募到合适人才。
赵构的船队驶离西兴后,担任分散社会舆情的南北两路说唱队也开始行动了。但他们决定在分手之前先合演一出以观摩效果如何。
却说萧山有一户人家正在造屋,便请了一个瞎子先生挑选上梁的日子。这个瞎子先生正好是说唱队成员,他掐指一算告诉东家说:“日子已经天定,时辰不限,但要记住,这一日一定要挂起红布,等到一个头戴铁箬帽的人过来,才可以上梁。”
天底下怎么会有头戴铁箬帽的人呢?于是大家边磨工边盼望,东家主人更是坐在门口等。这天下起雨来了,工匠和东家都有点不耐烦,大家闲话起来便埋怨瞎子先生胡说。正说话间,一个头上顶着一只铁镬的人跑来檐下躲雨,东家一看他头上的铁镬,不觉好笑,但他马上联想到“铁箬帽”,于是,大吼一声“上梁”,众人领悟,迅速动手……事后东家拉住那个躲雨的人,请他坐上横头同吃上梁酒,酒吃到一半,忽然从大路上来了几匹快马一见到上横头那位客人跪倒就拜:“小的们救驾来迟,望万岁恕罪!”大家一听都呆稣起,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客人不是别人,乃是逃难到此的小康王。于是,大家纷纷跪拜,小康王连忙叫大家起来,说:“因为天下雨,一时没有雨具,这时正好有爿镬店,我就顺手买了顶在头上当帽挡雨,远远看见有一团红光就跑来躲雨,想不到正逢你家上粱。”小康王话音一落,那几个骑马的人也说:“小的们也是远远看见一团红光,知道定是万岁爷在此,就直奔这里来了。”这时候,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看了—下挂在梁上的红布,提起笔来,在一张红纸上写了:“立柱喜遣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
此后,在萧山地区便有了上梁挂红布贴对联的民俗。
大家自我评估演出很是成功,就分头行动。
先说南路说唱队,他们竟然折回杭州到了金兵来杭的必经之路上——独松关到余杭的驿道,驿道的半路上有座娘娘山。相传原来这一带是汪洋,人烟稀少,大禹治水来到这里,遇到一位姑娘,他向姑娘讨教如何治理这片水患。姑娘给了大禹一只碗。教他将碗沉入水底,不一会儿,水便哗哗地流进碗里。原来,姑娘是海龙大王的女儿。为纪念这位龙女,故把山命名为娘娘山。
说唱队将此故事作了改编。说金兵追来,逃抵此间的小康王眼见就要被追上,一位正在掰折松枝的村姑勇敢地将小康王藏在松枝堆下,指引金兵追往相反方向。小康王逃脱了,村姑惨遭金兵杀害。局势稳定后,小康王前来寻访,遂追封村姑为贵妃,为她建庙立祀,并将娘娘山上所产之茶列为贡品。这座山也就被人称为娘娘山。
真是天可怜见,他们把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都提前讲了。不过这也难怪!都是因为时间仓促考虑不充分的缘故。
说唱故事的人既不能直呼赵构的名讳,又不便称皇帝。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半年前他不是已向金人表示要取消帝号了吗!如今他希望金人停下脚步来聆听,总不能让人家抓住话柄吧?!于是在故事里就宛转叫“小康王”。加个“小”字也是艺人们为了表示与真康王有别。
过了娘娘山便是今天的临安。为了把金兵引到相反的方向,南路说唱队便一路往临安去了。
再说北路说唱队。他们往北向海边走到赭山坞里。坞里有赭山、美女山、狮子山三面合围,地势险固,见此情景,说唱队便开始军事推演。他们说唱道宋军安营扎寨,构筑工事。金兵赶到,凭着兵多将广,合围坞里,但因宋军死守不出,一时无法攻破。
附近白虎山有个叫高初白的大力士,这天从蜀山赶牛车回家,听说宋军在赭山被围,忙赶着牛车飞奔到坞里。见金兀术正耀武扬威在搦战,坞里守兵死守寨门不敢出战,任凭金兵辱骂。眼前这个金人,恁欺侮人。高初白冲到阵前,举起堵寨门的一块大如桌面的巨石,大喝一声:谁来受死!声若雷震。旁边一匹白马,突发长嘶,两声相继,威震坞里。金兵闻声,骇然失色。金兀术见状寻思:这石重逾千斤,此人轻易举起,真乃神人也,有此猛将,看来,这仗不可力拚。
此时小康王也在山头观战,见状赞曰:此人真武力王也!
其实,高初白举起的这块巨石是浮石。浮石是赭山特产,甚轻,能浮,故名“浮石”。趁着这个金兵犹豫的间隙,小康王便金蝉脱壳,便骑了白马,钻出包围圈逃命。
第二天,打掩护的宋军又派人与金兀术“举石定胜负”。举石定胜负开始了。宋将指着高初白举过的浮石说:只要能举起比这个石头小一半的块石,便认输投降。金兀术军中猛将众多,个个是大力士,哪肯认输,傻乎乎的光着膀子开始举石头,可那些真石头,别说一半,就是一小半,也重达数百斤,根本非人力所能举起。这样浪费了个把时辰,突然有人来报,说江边有人骑马飞奔。金兀术一听,知道中计,急忙回头追击。但等金兀术追到,小康王早已上船乘风弄潮而去……
故事重复千遍万遍,后来百姓就在赭山坝头南隅建了白马庙,里面专祀驮赵构出逃的白马和武力王举过的浮石(那浮石,后人过秤,重三百余斤。)
但人到一地便要编一故事,人走的快,故事实在来不及编。于是说唱队把以前“泥马渡康王”的故事略作修改也用上了——
他们说崔府君系塘头瓜沥的当地大户,平时积德行善,为防止江水泛滥,致力建修海塘,使百姓免遭水患而安居乐业,后百姓颂之,故建庙祭祀。
小康王由海宁县逃到靖江殿(在今萧山区靖江镇),见后有追兵,前是茫茫大江,便长叹一声“天亡我也!”正欲投江自尽,此时忽见茫茫江雾中出现一匹高头白马向他奔来,小康王见机骑上白马,只见脚下滔滔白浪,似云似雾,倾刻便到对江,落马在江南边,此时白马即逝,小康王极为惊奇,言道:“天助我也。”
再说金兵追到江边,只见小康王一跃入江以为自尽,追兵便打回复命于金兀术。此时天色微暗,小康王只好徒步沿航坞山走去,在不远前方,有一座小庙,此时小康王又累又饿,便推门进去,突然发现庙廊下有一匹泥塑白马,而整匹马还水淋淋的,地下淌着水,小康王便细看正是驮自己过江的那匹马,此时方恍然大悟,往外一看庙门写着“崔府君庙”,庙堂里塑着一个神像,便起身一躬,默默祷告:承蒙搭救过江,如我有朝一日位登九五,便重塑金身,再建庙宇,封为陛下。因此,这座崔府君庙就又名陛下庙。故此庙建筑十分讲究,内供陛下大帝。
再说小康王疲乏倦困,便在神龛之中睡了,一觉醒来,忽听庙外一阵喧哗,看外天将微明。原来越州太守昨晚一梦:梦见一府君提醒九殿下小康王在某地一小庙中,速去救驾。半夜,越州太守不敢怠慢,连夜点起兵丁衙役,乘快速官船一艘,沿官塘往西到钱清往北到航坞山前,此时,天将微明,只见山前一小庙,船至庙前,便上岸打听九殿下下落。正在此时,小康王躲在神龛之中往外偷看,甚是恐慌,以为金兵追赶至此,但见一艘官船上标越州字样,便走出神龛,被衙役发现,急报太守大人,太守急率众人进见,果然是九殿下,即跪接小康王下船,直赴越州廨署。
从塘头瓜沥沿海塘一路向东,不远就到了山阴安昌。安昌是个大集镇,照理要好好说唱一段。无奈说唱队搜肠刮肚,一时创作不出像样的脚本。也罢,索性让艺人穿上皇帝的行头,在镇桥上由人簇拥着护卫着走过,当时桥下正摇来一只卖大菱的小船,随从便故意吆三喝四地秤了几斤让小康王在桥边坐坐剥吃。目的就是引得更多的人注意……后来赵构在杭州做定了“宋高宗”,这一带的人一直以会皇帝真的来过此地,故也改桥名叫“高桥”。
过了安昌,一路逶迤到了后来叫“上午头”的村落。时近中午,因疲于奔波,就在村首土地庙稍事休息,见有村妇来,便提出随便买此东西吃,村妇说只有麦粞饭,小康王说正饿得厉害,麦粞饭也好!吃完饭,为了搞出更大的声响,便一面宣布改土地庙为“饷午庙”,一面又为饷午庙撰楹联一副:“南陌东阡妇子还来饷午;春祈秋保人民长庆丰年。”
后来,庙周围地名就叫了“饷午头”,只是“饷”是北方口语,越人不习惯,日久便讹成了“上午头”。
里许外有个后马村,村中有潭,后来村人为了沾点光,就坚称小康王也顺便到过,潭因此名为“驻驷潭”。这边几个人表演得差不多了,不远处的说唱队主力也作好了准备,新的脚本也拿出来了,便浩浩荡荡来迎接。迎到后来叫“迎驾桥”的地方……
却说从“饷午头”到“迎驾桥”原来要渡过一条后来叫“大树江”的河。鉴湖下游的河流很怪的,往往上游水面很宽阔,到得下游反而变窄。大树江也是这样,上游水阔漾漾二三里宽,在“饷午头”到“迎驾桥”之间已是中游以下,窄窄的仅一树来扩。在迎驾桥一安顿下来,说唱的锣鼓便又敲响,道是小康王逃到江边,前对滔滔江水,后顾滚滚追兵,以为陷入了绝路。心想,与其给金兀术捉去到北地跟徽钦二宗作队,还勿如投河死的好。就在他想扑进河里去的时候,突然见两岸有两株大树遥遥相对。心里一动,连忙对两株大树祝告讲:“大树呀大树!若是还有我的天下份,请你大树渡我过江去,以后我重新座了龙庭,一定来好好封谢你们!”哪曾想小康王刚祝祷完;两株隔江相对的参天大树,还真“嘎嘎”一阵响,倒向了江心,刚好连成了一座树桥。那小康王见大树搭桥,喜出望外,连忙爬过江去。两株大树等小康王过了江后,又“戛戛”立起了身子,等得金兀术追到了岸边,只看到两株大树还水落?滴地淌水珠呢!金兀术无奈,只好绕道去追。
这里因为有这等一段奇事,这条江从此就叫大树江了。
话说小康王靠大树帮助逃过了江后,又不顾脚软腰掉往前逃,金兀术虽说绕了个大弯,但他身骑战马,又很快追上了小康王。这时小康王刚刚逃到一个村口,那村口有个姑娘在晒谷。小康王说明自己身份,请求姑娘救驾。姑娘自幼跟她亲娘学得一身好武艺,平时拿起扁担能当大刀,抓起铁爪当钉耙。这时就让过小康王,她就随手抓起晒谷场上耒谷耙当兵器,立在当路口头,抵挡金兵。金兀术起先瞧勿起这个操耒谷耙的姑娘,哪晓得一交手,给姑娘夹头夹脑连扒了两下,差一点撞下马来,幸好姑娘的兵器勿是铁的,要不,勿死也伤。金兀术这才认真对敌。姑娘不敌,只好边打边退。见此情景,村里有人急忙去告诉姑娘的娘,她娘正在屋里坐盆洗澡,听得人来告说女儿在跟金兀术对阵而且渐渐不支,心急忘了自己光身裸体,胡乱抓起一件农具当兵器前去帮女儿打人阵。金兀术见她那付样子,觉得见了女人秘处有晦气,就不敢恋战,只好退兵,另寻路径去追小康王了。
这仗人阵之后,这个地方就有了新地名:女敌。后来感到“敌”字太凶,就改做“女迪”。
小康王被姑娘母女相救之后,继续要命地逃。可还是逃不过金兀术的战马。眼看又要被金兀术追上了,小康王看看前面有个小庙,就急忙躲了进去。这庙叫做“小善庙”,庙门口正有几个蜘蛛在挂荡荡。小康王进了庙,见那几个蛛蜘,就不去关庙门了。心想,要是这些蛛蜘能把门口布满蛛网,追兵就勿会想到我会躲在庙里了,就对蜘蛛讲:“蜘蛛呀蜘蛛,若是还有我的天下份,请你们蛛网绷满门!”那蜘蛛果然忙忙碌碌绷起网来,等到金兀术追兵赶到,门口已布满了蜘蛛网。那网密密扎扎,连苍蝇都飞不进,加上金兵大队人马,卷起漫天灰尘,那灰尘落到蜘蛛网上,蜘蛛网变得象是几个月没被人弄断过一样,沾满了灰土。金兀术心想,小康王不可能躲在这里的,就领兵朝前追去了。
这蜘蛛网救了小康王。从此这一带的百姓传下一句话,叫:康王躲进小善庙,蜘蛛网抵得半座城。
“这一带”原先还有二个地名,一个叫芽头,个叫滥湾,小康王一听“芽头滥湾”,觉得很不吉利,说这地方是我绝处逢生的好地方,一路遇险都有救,这是灵芝福地呀!就御笔一挥写了一块匾:灵芝福地。“灵芝”这地名就从那时一直叫到如今。其实它从来不产灵芝的。
过了灵芝往南不远便是浙东运河。这是真皇帝赵构早几天刚经过的地方。
在浙东运河与大树江的交汇点上原来有个越国城堡,叫“王城”,是越军守卫这条交通线的一个据点。在抵抗吴国水师的进攻中,守城戍卒大部战死……后来,佛家在王城废墟上建寺,名王城寺。说唱队从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就化了一下演绎成《王城寺和尚抗金兵》——
小康王逃难,过得钱塘江之后就往越州逃来。他眼看要被金兀术追上,一见前面有个寺庙,就躲到了庙里。这个寺庙叫王城寺,是一个庙大僧多的地方,光和尚有八百。当家和尚武艺高超,他见金兀术要抓小康王,就率领和尚和金兵大战,和尚寺里没有得心应手的武器,当家和尚随手抓起路边一个水车踏脚轮盘当兵器。他抓起踏脚轮盘左旋右舞,金兀术一看吓出一身冷汗来!他想这个光头和尚太了得了,那丈把长,碗口粗的长柄上有八只大锤,这兵器可从来没见过呀?他也不敢恋战,收兵退了回去。
那和尚们到底是出家之人,虽有武艺但不会计谋。他们见金兵退去,小康王也逃走了,就一起念经拜佛做功课去了。勿晓得那金兀术杀了回马枪又来,看到原先当家和尚的兵器漂在水里,晓得是木头做的,胆就大了,把王城寺围了起来……当家和尚发觉已经迟了,任凭他武艺高强带八百和尚浴血奋战,又如何敌得住黄蜂一般拥来的金兵,结果,逃出金兵包围圈的和尚还不到一半。直到今天,绍兴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王城寺的和尚——去了一半”。
话分两头。北路那一支经临安、富阳,一路说唱,不觉到了萧山临浦。临浦有一景叫做“青山幽谷”,号称“临浦十六景之一”。说唱队从上董岭到苎萝川,见青山如帐,尤其是在车水峧谷口,山谷幽深,两山紧夹,时令虽入初冬,却依然鸟鸣花香,端的风景如画。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编造故事,等到走出山谷,便对人说小康王被金兀术追杀,曾进谷躲避脱险……又说为避人耳目,小康王不敢堂而皇之地走阳关大道,专拣隐蔽小路,由钱塘江溯浦阳江而上,过金浦桥后,进入诸暨白塔湖。在白塔湖,他们决定搞出点大的声响来:便派扮侍卫的人在白塔湖口岸对行人进行规检,说是为了确保皇上安全。这个地方从此就一直叫“督江头船埠”。然后一队人急急翻过活路岭(又名葫芦岭),晚驻安稳寺。次日又登上一山,对山上遇到的樵夫说,小康王为不忘北方失地,登山遥视瞻望北方。由此,该山被命名为视瞻山。下山便到枫桥,参礼东化城寺后,便上驻日岭直下平水径往越州城。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白癜风能治好么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wh/4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