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越剧文化,绍兴有担当
在越剧华诞周年之际,绍兴推出一系列举措,宣扬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和宏扬民族文化,推动越剧品牌发展,挑起传承发扬越剧的文化担当。
昨天上午,绍兴举行中国越剧的传承与发展暨第十四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发布会。发布会就经典越剧展演、成立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设立全国著名越剧院团绍兴艺术基地等传承发扬越剧文化举措进行了发布。
本届大展演将延续到6月12日。其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南京市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等多家国内著名越剧院团都将悉数亮相,为越剧迷带来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演出剧目共30余场。既有观众熟习的经典戏,如《碧玉簪》《玉蜻蜓》《5女拜寿》《西厢记》《珍珠塔》《红楼梦》《莫愁女》《血手印》等;新戏也有很多,如《玲珑女》《鹿鼎记》《枫落寒江》《长乐宫》等。
演员方面,“名角儿”排成了串,有钱惠丽、吴凤花、李敏、方亚芬、萧雅、王志萍、徐铭、吴素英、王滨梅、陈晓红、华渭强、黄慧……越剧迷可以和喜欢的名角们近距离接触。
昨晚,随着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昌盛、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共同举槌鸣锣,第十四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拉开了帷幕。
本次展演由浙江省文化厅、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广电出版局共同主办。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演出业协会主席朱克宁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江苏省文化厅等地有关领导,市领导彭佳学、何加顺、魏伟、阮坚勇、丁晓燕、徐青松等出席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为新成立的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授牌。该公司成立后,将与北京保利剧院华东分公司、中国西部演出同盟、中国北方剧院同盟等,结成“中国越剧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打响越剧文化品牌,扩大越剧艺术的传播和影响力。
上海越剧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南京市越剧团、浙江越剧团和杭州越剧院在绍兴设立了“全国著名越剧院团绍兴艺术基地”,方亚芬、王滨梅、李敏等9位越剧名家联手打造的“越剧名家绍兴艺术工作室”也正式落户。
最后,90岁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携众弟子献上了《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版王(文娟)派越剧专场,作为本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的开幕演出。
据了解,今年的越剧大展演首次将“闽”正式纳入展演大家庭,扩充了展演内容,多地区剧团、观众的交换也将增进越剧更好地发展。
今年的展演延续了之前展演的特点,在操作上更重视于文化惠民的理念,推出了大量优惠措施,其中绍兴剧院有10场演出票价只要10元、20元,绍兴大剧院最低票价也只要50元,更好地满足广大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
初心终未改,千里共婵娟
——王文娟越剧专场侧记
年,由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版《红楼梦》在上海滩上映,沪上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映,场场爆满。54年后的今天,绍兴大剧院再现当年盛况,全部剧院上下两层济济一堂。各路戏迷晚上7点不到就到现场,翘首以待心中“永久的黛玉”。
昨晚8点,剧院响起《黛玉葬花》选段的伴奏,将人带回到54年前那个如梦如幻的电影画面。
舞台的背景是纷飞的樱花簇拥着一轮皓月当空,意味着王文娟洁白无瑕的艺术人生,璀璨八十载,照耀后来人。
在大弟子王志萍的搀扶下,王文娟出现在舞台上,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身白色珠片旗袍,白色方跟皮鞋,丝绸旗袍修身摇摆,她穿着薄薄的丝袜,步伐稳健,身段如初,姿态婀娜,光彩照人。
让观众们欣喜的还在后头,王文娟自己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谱曲演唱了1首《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那平易质朴、自然流畅的王派唱腔响起,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唱和起来。
8个曾经过王文娟扮演过的人物形象走上舞台:冷月照诗魂的林黛玉,风流相国才女身的孟丽君,有情有义的鲤鱼精,朝鲜族代表女性春香……这些被她演活了的角色此刻正站在她背后。她们见证了她风华八十载的艺术生涯,她们是她心头的“宝贝”,时间恍如在此刻停止……
一曲歌罢,王文娟动情地说:“我是个戏曲演员,是舞台和观众造就了我。岁数大了,更加想念我的观众朋友,更加难忘我演过的角色。所以,我就借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谱进我的心声,倾吐我的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据她的弟子王志萍说,为了这次演出的主题曲,王文娟在家精心雕琢、反复推敲,对这首千古流传的词进行艺术再创作,打造了富有越剧唱腔特点的《水调歌头》。为了带给观众欣喜,她每天在家练唱一小时。
以后好戏正式登台。这次演出的折子戏,并不是王文娟最为大家所知的《红楼梦》、《追鱼》等,而是特别挑选了一些极少公演的剧本,这些剧目大都是王文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演出过的,如今已很少在舞台上见到,像《晴雯之死》、《则天皇帝》等。而有的连唱段也基本失传了,像《红娘叫门》、《哭塔》等,都是这次特地整理出来的。
演员也都是王文娟的得意门生和范派、徐派、陆派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比如,王文娟与徐玉兰的经典之作《楼台会》由李敏与钱惠丽担纲演绎;王文娟与陆锦花合作时期代表作《晴雯之死》由宓永仙和黄慧共同演出。王文娟参与创作的《则天皇帝》,年首演后遭到郭沫若高度赞美,被誉为“有力度、有份量”,这次由王志萍、吴群、忻雅琴等同台献演。王文娟融入芭蕾舞剧、话剧元素缔造的越剧现代戏《白毛女》,一经演出,冷艳全场,这次由陈晓红、吴凤花为观众再次演绎王派越剧现代戏的神韵。孟莉英重现王派红娘形象,清唱《红娘叫门》。俞建华也为大家清唱《珍珠塔·哭塔》。
面对这些超级巨星的组合,观众们直呼:“太给力了,太值回票价了!”
第二次上台,王文娟换了一身褐色的旗袍,加了紫色的披肩,雍容华贵中带着优雅。她向观众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部队慰劳演出的趣闻,使得观众忍俊不禁。“王老师真的是不老女神,还是那末漂亮,叫人挪不开眼。”一名老年男观众说。
王文娟最后一次上台是谢幕之时,此时,已接近晚上11点了。一套旗袍粉裙薄纱上裱彩花,衬得王文娟更加光彩照人。主题曲再次响起,全场起立,齐声合唱,掌声雷动。
所有的观众1拥向前。“王老师,我爱你!”人群中不时有“95后”乃至“00后”用这样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对王文娟的爱好、对越剧的爱好。第一次谢幕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王文娟又返场谢幕,挥手告别。
当年舞台银幕上娇滴滴、弱柳扶风的“林黛玉”,今年已90岁了。一名90岁高龄的老人,在舞台上绽放的光彩,令人感动。不能忘、不敢忘、不想忘,王文娟已记不清自己上过多少次台、唱过几部戏了,她只知道,自己还想一直唱下去,带给爱好自己的观众更多欢乐和享受。正如观众自发为她准备的横幅上写的那样:初心终未改,千里共婵娟。
◆◆◆
越剧大展演是中国戏剧走出低谷的成功尝试
越剧,起源于绍兴地区的嵊州,始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等,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为与绍剧区分,取绍兴古越国之意,改称为越剧。
绍兴较早开始了越剧演出市场的探索。年8月6日,越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由绍兴市演出公司策划并操作的首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在越剧故乡绍兴举行。从此,日趋冷落的越剧走出了“寒冬”。
首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用时16天。江浙沪一带的10个专业越剧团的500多位演员轮番上演《玉蜻蜓》、《梁祝》、《5女拜寿》、《碧玉簪》等15出经典越剧。展演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1.2万多人次,几近场场爆满。8月21日大展演行将结束的时候,又应广大戏迷的要求,加演了两天4场。“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这个名字在全国“一炮而红”。
◆◆◆
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成效显著
到今年,越剧大展演已走过十四年历程,十四届展演演出场次到达近场,观众人次超过48万,参与活动的人次百万以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在连年演出中,不断地吸收和鉴戒戏曲演出新元素,使传统戏曲具有现代特点和符合现代人欣赏要求的观赏性,因此成为拉动越剧演出市场的引擎。
:赵菲佳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急性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wh/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