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绍兴黄酒对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价值思


绍兴地处钱塘江以南,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在这里交汇、贯融,形成独特的“越文化”,从而成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绍兴的越文化可追溯至大禹文化及远古传说。在华夏文化和吴越文化中也有其重要的地位。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不断成熟,不但成为长江下游酒文化的杰作,也是整个长江文化、吴越文化乃至中国酒文化的骄傲。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绍兴酒文化不但是越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是越文化的一支主旋律。越文化因酒而充满激情和活力,是中国民族的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作为长江下游一种传统的区域文化,越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由于特定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积淀而形成,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显著性和典型性。特别是越地的民俗(酒情、酒俗、酒会)风情,作为越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沿续了古老百越民族习俗文化的传统基因。无论是典籍上记载的古越人断发文身之类的原始风情,还是流传于后世的种种越地民情、礼俗等生活方式及民间信仰,均反映出古越人质朴、悍勇、进取的心理特征以及稍带野性的精神气质。正因如此,古越文化与讲求礼乐文饰的华夏文明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和邻近的吴文化亦有诸多不同,显示其自身个性。

梁涌先生在《论越文化的精神内核》一文中认为,越文化七千年的发展史中,最能与其他区域文化相区别的是“尚智文化”或称“智文化”。

梁涌认为:如果齐鲁文化是一种“君子文化”,崇周礼、重教化、尚德义、重节操成为传统的风尚;荆楚文化是一种浪漫与节烈并蓄的文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势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鲁迅语);湖湘文化是种豪勇文化,散发着“胆识超凡、负气霸蛮”这样的“特别独立之根性”,那么越文化则是一种个性鲜明的尚智文化。个中区别缘于越地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地域特性差异。其中,绍兴独特的黄酒文化对越文化更具有深远的影响,越王勾践以酒兴国,卧薪尝胆、箪醪劳师便是有力的佐证。

公元前年,勾践被夫差打败,为保存国力,听从大夫文种的计策,入吴为质。临走之时,群臣送于浙水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大夫文种上前敬酒二杯,并进祝辞:“皇天佑助,前沉后扬·······臣请荐脯,行酒二觞”。勾践听后,“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此时,文种再次举杯:“大王德寿,无彊无极。······觞酒既升,请升万岁”。饮酒毕,勾践激动无比,情绪振奋,自责失国之罪,以致“今遭辱耻,为天下笑”。并请众臣发表复国良策,于是众臣纷献计策,各述其志,同心护国。二次进酒和祝酒辞,言辞悲切,群情激奋,君臣共饮,莫不感伤。既是深情的送别,更是壮烈的饯行。到吴国后,勾践忍辱负重,瞒天过海。为报国仇,他“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终于取得吴王信任而回国。这一事例可以说是崇智尚谋的典范。

公元前年,为增强国力,勾践采取了生聚计策,并发出告示,“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国语·越语》),这里,勾践把酒作为鼓励生育的奖品。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终于完成了他的复国大计。在勾践的复国史中,酒已成为他兴越灭吴,完成复国大业的主线,从浙水送别酒、生育奖励酒、宫中韬晦酒、出师投醪酒直到文台庆功酒,酒构成了一部越国发愤图强的激昂乐章,成为越国复兴的历史见证和越酒文化辉煌的精典,进而引导并振兴了越文化中心区域经久不衰的民风和民俗。

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越酒对越地民俗和风情演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古越大地成为才人辈出、名士荟萃之地,使越地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大禹为民治水、不畏艰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还是勾践卧薪尝胆、为国雪耻、奋发图强的坚韧意志;不论是陆游抗敌御侮,万死不辞的爱国热情,抑或刘宗周、王思任等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壮烈气节等等,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并成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ly/458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