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刚刚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4693377.html
今天下午,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发布了《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早在去年10月28日,该通知就已传达至绍兴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今天,该通知正式公布:《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绍兴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绍兴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省《行动方案》”),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战略部署,明确我市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功能载体和保障措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绍兴作出的“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以“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一体化发展导向,发挥绍兴特色优势,聚焦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市体系、城市文化体系、自然生态体系“四个体系”建设战略重点,全力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突出“全市域”和“全方位”两个重点,不断深化“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的设施互联、产业互补、文旅互融、民生互享、政策互鉴,努力在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彰显绍兴担当、体现绍兴作为、展现绍兴魅力,更高水平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基本原则1.坚持战略协同。紧密结合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方案》总体部署,把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接轨上海、“四大”建设和“四个体系”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找准绍兴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新定位,融入沪杭甬“一体同城”大格局,强化统筹推进、同步实施,使国家战略在绍兴落地落实。2.坚持全域融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加快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不断放大“溢出效应”,努力实现“左右逢源”,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与一体化路径。3.坚持重点突破。充分发挥绍兴区位、交通、产业、生态、人文等特色优势,坚持错位发展,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着力找准新载体、开拓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开创新模式,聚焦聚力打造一批体现绍兴特色、一流水平的重点板块和标志性工程。4.坚持机制创新。以政府有为助推市场有效,发挥多主体作用,强化区域分工合作和优势集成,共同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长三角统一大市场。深化政策、规划、机制三方面协同,完善一体化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和跨区域空间合作开发机制,破解一体化发展瓶颈障碍,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三)定位目标围绕更高水平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总体目标,全市域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取得实质性成效,成为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长三角文商旅融合先行城市、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城市、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到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各类人才总量达到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超1.8亿人次,助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国“30强”。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借力区域一体化,高端产业及要素溢出充分承接,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刻重塑,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形成,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培育引进与产业链延伸、创新生态圈建设聚力加强,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明显提升,形成长三角有引领性和影响力的智造集群和高地。长三角文商旅融合先行区:以“历史+人文”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支撑,江南文化传承创新画卷充分展现,文商旅融合发展黄金链加快共筑,形成一批城市特质彰显、内涵价值丰富、具备高识别度的国内国际知名文旅品牌,城市间文化交流互动全面深化,成为长三角“最具标识度城市”。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之城:城市生态、生活、生产不断融合,人才、教育、社保、医疗、体育、文化、艺术、娱乐和创业、创新、创意、创作等高品质服务全面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具有“一线城市”标准的城市功能和品质。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绍兴对沪杭甬三大都市圈的纽带、聚合作用充分显现,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一体化先行示范,深度接轨上海走在前列、取得实效。融入长三角的轨道交通网、公路网、水路网进一步畅通,实现基础设施更高质量融合互通,形成杭绍甬城市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及至上海地区“1小时交通圈”。展望到年,绍兴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均衡,市场统一规范、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一体化市场体系更趋完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中占据更多高端环节,成为人才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理想创业地,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理想居住地,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绍兴(图源拍信,已获授权)二、重点任务围绕“六高·六共同”,实施绍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0项重点任务。(一)高水平建设先进智造基地,共同培育现代产业体系1.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产业链深度分工融合,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国际资本等落户,协同开展长三角城市重大生产力布局,形成“沪杭研发、绍兴制造转化”模式。全力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创建高端生物医药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协同建设纺织化纤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氢能源产业集群,支持“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等重点产业在绍兴集聚发展,构建一批跨区域产业协同先行区和重大平台。2.打造数字经济融创发展先行区。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行动,探索建立跨行政区数字经济赋能方案,积极融入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推动阿里巴巴与绍兴开展产业数字化合作,建设阿里云—鉴湖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等合作平台,深化ET工业大脑在绍兴印染纺织、历史经典产业等行业应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协同构建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探索5G工业应用,打造工业APP应用之都,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新昌模式”。支持大中型企业通过“移动化”改造、“互联网化”升级、“智能化”提升等途径逐步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探索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3.打造未来产业智造转化实践区。对接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参与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推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及产业融合。借力上海、合肥、杭州等地科研力量,通过创新产研合作、收购兼并、企业创新、海内外英才计划等路径,联动发展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在智能软硬件、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网联汽车等领域重点突破。4.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区。围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等“四大经济”,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创新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提升,探索打造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示范区。主动对接上海服务品牌建设,推动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支持长三角品牌企业布局发展家政、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5.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合作区。融入长三角农产品产销联盟,联合打造长三角现代农业园,吸引上海等地资金投资绍兴农产品加工流通与休闲观光农业,推进茶叶、香榧、蔬菜、花卉苗木、水果、水产品等名特优产品融入长三角营销网络。挖掘黄酒、珍珠等经典产业文化内涵,持续开展长三角城市推介活动,深化与江南大学等合作,提升黄酒价值、开发黄酒功能、讲好黄酒故事,不断提升珍珠产业的美誉度和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jt/521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