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6670968.html▲采访视频
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有一座城市年文脉不断、生生不息:
从先秦大禹治水到魏晋的兰亭雅集,从唐诗之路到阳明心学,从南宋陆游沈园到近代的鲁迅故居,千百年来这里人杰地灵,融通古今。
公元年,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杭州),创建绍兴元年,但他念念不忘越地这方风水宝地,把其年号赐予了这里,升越州为绍兴府。作为陪都,绍兴从此开启了新一轮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由皇帝给城市取名的只有两座,其中一座便是绍兴。
“绍兴”的寓意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年将成为旅游业的重大分水岭,文旅融合带来的是一场新内容革命。旅行中最重要的不再是景点,而是文旅融合带来的心灵体验,它将深度结合目的地人文特色,让“文化自己说话”。
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在接受快报专访时说道:
绍兴旅游的灵魂
是“山水背后的共生共融与文化获得感”,
将以“跨界融合”的全新思路
来定位“绍兴文旅的共融发展”,
朝着全新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附加值”
整装出发。
都市快报:如何看待绍兴旅游的“前世”和“今生”?
何俊杰:早在年,绍兴就被评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年,绍兴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今,现代旅游方式已发生变化,绍兴将把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时尚结合,产生新的内容和方式,将人的体验享受转变成人的精神获得。绍兴旅游非常适合在年轻群体中用文化符号滋润和黏合。
当前绍兴文旅有三大目标: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做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文化旅游融合样板地。
都市快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农村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绍兴在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示范性的案例?
何俊杰:绍兴山清水秀,大量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有待串珠成链,整合转化。最近一个案例在新昌县东茗乡石门坎村,原本不为人知的小村落,由于艺术家的创意和实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静默的石门坎也成为了“网红”景点。其实,历史上的摩崖刻石、洞窟造像大都也是民间推动的,这些成为了永恒的艺术,为后人传承了文脉、创造了财富,而同期的其他东西都随时间流淌消亡了。这就是艺术作品的魅力和意义!新昌东茗乡,一首《归去来兮辞》,无疑为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艺术家作用,实践文旅相融提供了启示和样本。
都市快报:这几年故宫文化特别火,今年的元宵节灯展更是吸引了全国无数人的眼光,绍兴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接下来在这方面会有所作为吗?
何俊杰:故宫的创意和成就太刺激我们了,绍兴有条件、有信心、也有决心激活博物馆。我们将在今年的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全面倡导“爱上博物馆”,以国有博物馆振兴牵引和激活民间博物馆,让民间博物馆大量植入古城,传承文脉。到时,十大系列活动将有序展开。
比如文物鉴赏、文物交易、文创开发、博物馆讲座等,另外我们还会将民间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相互串联,转化为旅游线路。
与此同时,今年绍兴将在非遗活化和转化方面做尝试,元宵节故宫亮灯吸引全世界目光,如果明年绍兴点亮古城,相信也会同样吸引八方来客。
绍兴年城址未变,生生不息,这是绍兴独特魅力所在。我们加入现代元素,创造现代文化事件,用民俗、年俗激活它,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故宫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
都市快报:阳明心学是绍兴的“文化符号”,从阳明先生的名字起源,故居遗存、心学完善和最终归宿,绍兴是阳明思想的首善之地。绍兴如何深度挖掘这些资源,让游客来绍兴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找到情感共鸣?
何俊杰:阳明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方,是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钥匙。阳明心学是当代人非常需要的精神寄托。目前全国各地形成“阳明热”,绍兴作为阳明文化的首善之地,必须走在前列。
最近我们在阳明故里碧霞池,考古发掘出“天泉证道”文物证据,为当年王阳明学术成就从“洞天参修”“龙场悟道”“稽山讲学”,到最后的“天泉证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作为阳明文化的承载地,绍兴必须做好这篇文章。
阳明遗存遗址遍及全国13个地方,绍兴以联合融通的理念做活动,找载体。今年我们也将在古城核心区投入40亿元以上的资金保护修缮和打造阳明故居,做好活化利用。绍兴做这件事情,不仅为旅游和资源转化而做,更是为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而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必须有文化担当和历史使命。
都市快报:绍兴有五大历史片区,比如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成为“老街+古巷”的典范,这方面走在浙江省的前列,绍兴在古城遗产和城市新区发展有什么样值得借鉴的地方?
何俊杰:有一种说法,讲绍兴历史遗存众多,二十四史中的印记都能在绍兴的地上地下找到关联。随着今年一月《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我们将通过法律,约束和规范古城建设、项目实施、社区管理。
目前绍兴古城内还有近12万人口,我们将逐步通过疏解古城城市功能,优化古城人口结构,把古城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公共机构进行有序搬迁,把古城“让”出来,植入文化和旅游内容,让古城“活”起来,这就是文化、文物的活化利用。
绍兴曾经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中做过样板,在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力争创建样板城市,最大程度发挥这座古城的价值。
记者:陈棠棣
视频:黄婕
剪辑:官蓓
编辑:陈佳
图片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hj/5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