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荐书绍兴市上虞区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


《绍兴市上虞区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上虞区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所藏年以前古籍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前言摘选

《绍兴鲁迅纪念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绍兴鲁迅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最早成立的人物类博物馆,也是绍兴地区第一个建立藏品室的博物馆。六十多年来,绍兴鲁迅纪念馆一直致力于鲁迅在绍兴时期的文物和近现代绍兴地方文献的收藏与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绍兴鲁迅纪念馆所藏古籍占馆藏文物的三分之一。这些古籍是鲁迅青少年时期成长轨迹的记录,是鲁迅文化的真实见证,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灵魂与精华所在,也是绍兴近现代文化底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年始,绍兴鲁迅纪念馆古籍保护工作在省、市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正式启动。根据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统一部署,绍兴鲁迅纪念馆将馆藏传统古籍和年至年9月的传统装帧书籍都纳入普查范围。年底,绍兴鲁迅纪念馆向省古籍保护中心申报了“绍兴鲁迅纪念馆古籍普查项目”。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普查项目小组经过五年的整理、编目和书影拍摄,于年底完成了全部馆藏古籍的普查著录工作。

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古籍收藏范围主要是近现代绍兴名人著作及地方文献资料,具有较大的研究、考据及史料价值。此次普查馆藏古籍共计部册,其中传统古籍部册。就古籍分类而言,馆藏古籍主要分经、史、子、集、类丛和新学。因绍兴鲁迅纪念馆古籍收藏范围多为近现代文献,故有许多新学类古籍,如《金石识别》十二卷、《运规约指》三卷、《生理讲义》二卷等。

鲁迅家三箱藏书中拣选、社会私人捐赠(古越藏书楼、三味书屋、王贶甫、陶冶公、许钦文、周丰一等)和古旧书店收购是绍兴鲁迅纪念馆古籍的主要来源。前两者保存状况良好,古籍的破损程度较小,其中不乏绍兴地方名人的手稿,如鲁迅、蔡元培、许寿裳、陶浚宣、陶在宽、陶方琦等抄稿本,是我馆古籍之一大特色。我馆现有三部珍贵古籍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周树人(鲁迅)批校清康熙刻本《秘传花镜》六卷、周树人批校清同治十一年()江南制造局刻本《金石识别》十二卷、清光绪二十三年()周树人抄本《二树山人写梅歌》不分卷。前两部书是鲁迅青少年时期的藏书,经鲁迅多次亲笔批阅、标点、校注。第三部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期间手抄的清童钰的咏梅诗集,整册抄本字迹工整、秀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鲁迅手迹,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于年1月启动。年5月,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向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申报了“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古籍普查项目”,经过四年的整理、编目和书影拍摄,于年底完成了全部馆藏古籍的普查著录工作。

本次普查馆藏年以前古籍共部册。在馆藏文献中,家谱为其中亮点,现有越地家谱60余种。在馆藏的家谱中有记录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及其家族的《重校陆氏宗谱》,有记录了理学家、蕺山学派创始人刘宗周及其家族的《水澄刘氏家谱》,有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古文字学家罗振玉纂修的《上虞罗氏枝分谱》等,都是极为难得的、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绍兴地方家谱。

《绍兴市第一中学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绍兴市第一中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前身为维新人士徐树兰捐银筹款创办的“绍郡中西学堂”。光绪二十五年()初,时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在校董徐树兰的支持下,创建了学堂图书馆,取名“养新书藏”,绵延发展至今已近年的历史。现有藏书来源主要有建馆初期学堂出资购置,学堂自刻书籍,社会(官、私)捐赠,各时期学校合并、重组校产之移交等。

年至年,绍兴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对古籍进行全面整理,完成古籍目录的编著。年5月至年4月,绍兴市第一中学图书馆配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实施古籍普查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我馆古籍普查任务,共完成著录传统古籍部册,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部册。对学校来说,尤为珍贵的是,古籍中留存了学校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藏书章、捐赠章,共计32种之多,如清末的“绍郡中西学堂图记”“养新书藏图籍”“绍兴府学堂之图记”“绍兴府中学堂藏书”,民国初期的“浙江省第五中学校中学部图书馆”“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图书馆”“浙江省立绍兴初级中学藏书”“浙江省立绍兴中学图书馆”,抗日流亡时期的“省立绍中崇仁分部图书室”,以及“古越藏书楼图记”“会稽徐树兰捐”“会稽徐氏铸学斋藏书印”等等。

《绍兴市上虞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上虞区图书馆的前身是年成立的上虞县公立图书馆,年,改名为上虞县立中山图书馆,馆址在丰惠镇学宫路崇圣祠内。年,县立中山图书馆与县立中山民众教育馆合作,在县立中山民众教育馆设阅书室一处。年5月,宁绍地区连日遭受日机狂炸,县立中山图书馆转移一部分图书在丰惠西门头陈氏宗祠设抗战书报临时阅览室。县城沦陷后,县立中山图书馆的藏书、设备损失殆尽。年,县立中山图书馆并入县立中山民众教育馆。年,县立中山民众教育馆由县文化馆接收。年5月,在县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上虞县图书馆。年,并入县文化馆。年,上虞县图书馆单独建制,隶属于县文化局。年,上虞县撤县设市,更名为上虞市图书馆。年,上虞市撤市设区,更名为上虞区图书馆。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上虞区图书馆组织多人参加国家举办的古籍普查培训班,专门派员赴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进修培训,了解熟悉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购置设备,配备工具书,为古籍普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年底,上虞区图书馆申报浙江省古籍普查工作项目,正式启动普查工作,普查人员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历时四年,按时完成了古籍普查项目。在项目申报时,上虞区图书馆申报传统装帧书籍藏量为册,后在普查过程中又对移交的“文革”时期查抄图书进行了整理,新整理出部分传统装帧书籍。直至普查结束,上虞区图书馆馆藏年以前古籍0部册。所藏清康熙三十四年()潘耒遂初堂刻本《日知录》三十二卷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刻本有晚清绍兴名士李慈铭的批校及题签,目次后有李慈铭手记,并有“越缦堂藏书印”“李慈铭勘定图籍之印”“李慈铭读”等钤印,尤为珍贵。

(清)顾炎武撰《日知录》

清康熙三十四年()潘耒遂初堂刻本

李慈铭批校并跋

上虞市图书馆藏

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诸暨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诸暨是越国故都,西施故里。古时作为绍兴府八县之一,诸暨人文荟萃,自宋以来就有私家藏书之风,书楼众多,书家辈出。早在宋代,诸暨就有望烟楼、杨蔬园、清燕楼、复斋等藏书楼,特别是复斋主人王厚之,所积书籍甲于海内,嗜金石,出入尝以右军《建安帖》自随。元代,杨宏(杨维桢之父)的万卷楼亦名播两浙。明代,仅枫桥一地的藏书楼就有三四家,其中以骆、陈两家为主,特别是骆象贤的溪园楼、骆问礼的万一楼,陈洪绶的七樟庵,典籍之多、门类之细,甲于越中。清代,诸暨又出现授经堂、寓庸室、南雨山房、超然楼等藏书楼。近现代陈遹声、何颂华、余重耀、赵世盛、赵观涛、蒋麟振等人的藏书也较为丰富。

民国五年(),诸暨创立通俗教育讲演所,此为诸暨图书馆的前身。继有邑绅楼蔷庵先生,捐出自己所藏各类图书四万余卷,并发动全县开明士绅捐书捐款,于民国八年(),在苎萝山下创建了诸暨最早的县立图书馆。民国九年(),楼蔷庵先生编纂了首部馆藏书目《诸暨图书馆目录初编》。由于兵燹及沧桑变迁所致,当时所藏图书所存无几。20世纪60年代,诸暨市图书馆先后从全市搜集到古籍万余册,并再次进行编目。年,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要求,我馆开展了善本书目的普查工作,其中明崇祯元年至十二年(—)的毛氏汲古阁刻本《十三经注疏》等藏本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年,编纂印制了《诸暨图书馆古籍目录》。年底,根据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下发的《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文社[]30号)文件精神,诸暨市图书馆制订了馆藏古籍的保护计划,申报了古籍普查项目,开始启动古籍普查工作。项目预定开展时间为年12月至年12月,在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诸暨市图书馆顺利完成了全部馆藏古籍的普查著录工作,本次普查馆藏年以前古籍共计部册。普查的同时,还进行了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修复站的申报,成为第三批省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及第二批省级修复站。

《新昌县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新昌县图书馆馆藏年以前古籍共4部21册,其中包含年杨含良老师捐赠的清道光二十五年()木活字印本《彩烟杨氏宗谱》。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氮芥酒精价格
多年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hj/509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