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六小龄童的猴文化之梦
在中国,重播最多的电视剧绝对不是被奉为神剧的《还珠格格》,而是86版的《西游记》,即使放眼全球,重播了多次的《西游记》也是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部剧能如此经久不衰,除了吴承恩先生的经典创作外,六小龄童对于“美猴王”的经典演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多年来,六小龄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游文化的不断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才德和艺德兼备的艺术家。
用心用情,铸就传奇经典
86版《西游记》可谓是几代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早已被牢牢贴上“经典”标签。这部剧如此受到喜爱,究其原因,六小龄童认为,《西游记》博大精深,最能代表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中华文化,神话题材也离百姓更近,寓教于乐。
在六小龄童看来,中国的观众是最难对付的,因为他们不迷信明星,只
回忆起拍摄的艰辛,六小龄童介绍说,这部剧一共拍了6年,导演杨洁和全组成员一起走全国,足迹遍及26个省市自治区,主创人员曾多次遇险,真的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磨出来的。由于剧组经费不足,酬劳最高的六小龄童一集也只能拿到70元,整部剧拍下来只有不到元的片酬,更有人一人分饰七个角色,绝大部分的经费都用在了拍戏上,把中国最好的景色和风貌都拍了下来。
六小龄童认为,尽管《西游记》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却是集结了所有人的心力所做出来的,除掉了铜臭之气,带着一颗追求艺术的初心,继承和传承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有了这样一部巅峰之作。虽然现在的拍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却没有一部作品能超越这个经典。“一部片子能成为经典,最终还是需要用心、用情,甚至用生命来完成的”。
忠于艺术,传承猴王精神
《西游记》伴随了80、90后两代人的成长,现在仍然在伴随着00后一代,可以说,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孙悟空、不知道六小龄童的。
而剧中的孙悟空本身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六小龄童认为,孙悟空的身上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善良、坚韧、勇敢、执着、不畏强权、拼搏进取、永不言败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优良品格的体现,也正是他所提倡的猴王精神。中国民族作为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能够在历史的风浪中繁衍生息下来,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所以,他一直主张奥运会的吉祥物能够用孙悟空的形象,也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尽管没能如愿,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吴承恩先生一生的心血就是创作了这部《西游记》,现在还会有哪个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完成一部作品?在六小龄童看来,一个人能做精、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你没有成功,或者没有做好,一定是你的方向选错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丧气”,他这样告诫年轻人。
而对于艺术工作者,他也秉持着这样“慢工出细活”的态度:“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没有别的途径,一定要沉下来。有付出都不一定有收获,何况不付出呢?你奉献给观众的作品一定是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个时代,每个人把自己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而对于《西游记》和“孙悟空”的受欢迎,六小龄童也不愿居功,而是归功于传统艺术,“这不是我们章氏猴家族的成功,而是我们中国猴戏戏曲艺术的伟大。真正的国粹艺术是什么?以京剧为代表的戏剧艺术,武术、杂技,包括魔术、中医,还有国画、书法等等。演孙悟空的演员,如果想演活这个美猴王,就必须要接受我们中国传统猴戏艺术的表演”。
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外国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图腾式的人物。六小龄童在表演中研究宗教文化,希望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年,当时还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曾跟奥巴马和美国国会议员说,“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可以用我们中国最流行的一首歌曲的歌词来比喻,就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段话在美国的网络上广为流传,足以说明西游精神在全世界的共通性。
抵制恶俗,支持合理创新
近年来,六小龄童的足迹踏遍国内外多所大学和全国多所中小学,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但让他有些伤感的是,他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孙悟空有几个妖精女朋友?”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六小龄童时常语塞,无从回答。
随着“西游”题材越来越热,各种模仿和翻拍接踵而来,观众希望《西游记》能与时俱进、拍出新意,然而其中也不乏一些恶搞,“美猴王”变成了邋遢且毫无进取心的懒汉,男性人物几乎都留恋女色,甚至唐僧也无心取经。这是个非常现实的情况。当今影视界在翻拍经典名著时,由于故意或者迫不得已地迎合观众的心理,经常会加入爱情、颠覆原著人物形象和灵魂的桥段,一时间赚足了眼球,票房节节攀升,但是除了人物名字“忠实于原著”外,其余都跟原著没什么关系。
六小龄童说,“香港大圣殿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貌和身有别,心与性俱空。我去大学演讲时说,孙悟空是无性的,女性角色一出场,孙悟空眼睛一看,看的只是她是人还是妖,没有别的。如果女性角色一出来,他火眼金睛一飞,说‘哎呀这女人真漂亮’,这戏还演得下去吗?讲到这里,台下哄堂大笑,大家是认同我的观点的”。
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演讲的时候,曾谈到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如果没有玄奘大师口述、他的弟子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印度的历史、政治、军事和文化都要倒退多年。像这样一个历史伟人、民族先驱,六小龄童希望影视剧的创作者要始终怀揣敬畏之心,要时刻明白,影视剧面向的观众不只是成年人,还有那些没有辨别能力且很容易受影响的小孩子,希望能多给他们一些正能量的作品。
多年来六小龄童一直在呼吁不能乱改乱编名著,呼吁建立一个名著保护机构。尽管至今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对此约束,但年,广电部门终于正式发文,像《西游记》这样的名著不宜随便翻拍。后来他提出,有的剧不叫《西游记》,但里边有恶搞孙悟空和相关西游元素,因此广电部又规定西游元素和“西游记”三个字都不能随便用。“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们有引领社会正能量的义务,每一个人国人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为我们民族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过六小龄童并非一味地址西游模仿和创造的老顽固。在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忐忑》成名的龚琳娜哼着一曲《金箍棒》爆笑出场,引来众多吐槽,被指“天雷滚滚”。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六小龄童并没有出面批判,反而为龚琳娜“解围”。他在看完整个表演后,渐渐感受到龚琳娜在创作《金箍棒》时投入的心血,发现它的歌词非常严肃,歌曲中融入了戏曲形式,人物化妆和配饰都有孙悟空的特点,同时师徒四人出现在乐队中等形式都非常创新。
“艺术贵在独创,龚琳娜的音乐视野着眼于全球,与我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西游文化、猴王精神的意志相类似,在推广西游文化的过程中有好的载体是件难得的大好事。我希望《西游记》题材百花齐放,可以用各种风格去演绎,但一定要坚决杜绝违背原著精髓的东西。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六小龄童也多次说过:“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不去弘扬很可悲,有了优秀文化国人还在践踏就很可耻了。”
文艺座谈,与主席谈艺术
年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六小龄童说,总书记的这句话对所有文艺从业者来说不但是勉励,更是任重道远的要求。
六小龄童回忆称,他是13日中午接到来自广电部门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会议,但直到进了会场,他才知道会议有多么重要。“习总书记的讲话堪比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给两个百年定下的大计:建党周年,新中国成立周年”,六小龄童激动地说。
整个讲话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习总书记反复提到“人民”二字。“我听到以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奠定了今后文艺界的走向,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会议结束后,六小龄童告诉习总书记,自己正在筹备3D电影版的《西游记》,“总书记鼓励我多创作关于《西游记》的影视剧,向海内外传播中华文化”。现在有了中央定下的这个基调,他更加有信心去大张旗鼓地推动这项事业了。
中国梦想,文化走向世界
在六小龄童看来,人的一生和孙悟空的奋斗是一样的,都在朝着一个目标、方向走去。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有四个关于《西游记》的梦想和目标。第一个是把《西游记》按照原著完整地拍成电视剧,这个梦想已经用86版《西游记》实现了;第二个是饰演《西游记》小说的作者吴承恩,这个梦想也已经通过新作《吴承恩与西游记》实现。该剧已经拍摄完毕,今年有望与观众见面,六小龄童将演绎吴承恩从28岁到82岁这一段传奇岁月,同时也演孙悟空,讲述吴承恩与《西游记》的传奇经历。
第三个梦想是完成中美合作的3D电影《西游记》。据悉,该片也即将开机,预计年上映。他表示要拍20部电影,做成一个系列,投资方曾说,只要他的身体没问题,就可以一直拍下去,20部都不止。六小龄童表示,决定要拍的时候,他追求的不仅是视觉效果与演员的演技,艺术永远是艺在先、技在后,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之所以采用3D技术甚至未来会采用4D技术拍摄,也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第四个梦想则是建成类似迪士尼乐园的西游主题公园。“我推动了十几年,希望中国的土地上尽快有一座属于西游记的儿童乐园。终于在年8月1日江苏淮安正式确定我为西游记主题公园的唯一形象大使。年猴年,这个公园就会面向全世界游客开放。等西游记主题公园建到纽约、巴黎、伦敦、日本的时候,才是我们每个国人应该开怀大笑的时候”,六小龄童对主题公园充满期待。
对于未来的规划,六小龄童感慨称,他的梦想都已经实现了,“我的一生已经很满足了。我很幸福,赶上这个时代,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做。文艺座谈会后,我更加有信心了。”六小龄童认为,中国人用了几百年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偶像型的神话任务,希望它不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如果说六小龄童前半生是在传播中国猴戏艺术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更多的是在传承我们中国的猴文化。让更多人在《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他要取的真经,也是他要将西游文化带向世界的征途。“我们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事情的结果一定不会辜负自己的艰辛。”
六小龄童艺术简历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汉族,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著名表演艺术家。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家协会青少年电影工作委员会的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日中儿童友好协会荣誉主席、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永远名誉主席、越中文化体育旅游形象大使、缅中友好文化大使,获加拿大“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和平使者”。
六小龄童六岁从父六龄童(本名:章宗义,猴戏表演艺术大师、绍剧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王”)练艺学武。年6月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曾主演昆剧《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闹龙宫》、《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车》、《战马超》等,颇受观众好评。
“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了四代,其家族是国内外公认的“猴王世家”。年初,六小龄童在杨洁导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25集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主演孙悟空一角,引起巨大反响,六小龄童因此收获了中国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等众多奖项。《西游记》一剧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及东南亚各国播出后,也受到广泛好评,六小龄童从此家喻户晓、名振中外。
年六小龄童创立了“六小龄童”、“孙悟空”、“美猴王”、“猴圣”等二十多个系列品牌。年6月16日在其出生地上海正式落成了由政府建制、展馆面积近四千平米的“六小龄童艺术馆”,年7月以“收藏各类西游记藏品数量之最”而载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7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六小龄童品西游》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怎样控制白癜风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hj/4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