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乐,恭喜发财!猴年大吉
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繁荣文化文艺意见的关键之年。绍兴市文化馆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的新繁荣新发展。
坚持一个引领
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为引领,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构建科学实用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把握两个重点
一是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群众文艺创作和创作队伍建设,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鲜明个性、地域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接地气的优秀群文作品。
注重三个突破
一是突破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域。二是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强化活态传承展示。三是突破干部职工服务基层意识。
打造四个品牌
继续打造好“水乡社戏”、“绍兴师爷讲故事”、“文化惠民四季工程”、“群众艺术门诊服务”四大群众文化和非遗保护品牌。
绍兴非遗集市
书法专家门诊
创设五个平台
一是活动展示平台。
二是群众文艺骨干培养平台。
三是文化志愿者平台。
四是数字化文化馆平台。
五是公共服务平台。
做好六方面工作
⒈抓好群文作品创作,弘扬核心价值观念;
⒉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文化成果;
⒊加强群文队伍建设,促进基层文化繁荣;
⒋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引导基层文化发展;
⒌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传承绍兴文化基因;
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文化凝聚合力。
主要工作安排
年,绍兴市文化馆将继续发挥新场馆新优势,围绕“扩大开放、丰富活动、集聚人气、提高效能”要求,把绍兴市文化馆打造成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心、才艺展示中心、社会文化指导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绍兴市文化馆新馆全年服务人次50万。
(一)文化馆阵地服务
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创新载体,以群众需求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让广大市民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1.全年举办“艺术走近大众”声乐、摄影、舞蹈、钢琴、书法、美术、戏曲、民乐等艺术类免费公益培训,全年不少于30期次。
2.采取免费服务方式让老百姓走进剧场,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邀请专业文艺团体和基层业余文艺骨干共同参与,内容包括戏剧曲艺、综合文艺、民乐演奏专场等演出和赛事。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提升群众艺术品位。同时开展群众文化展示系列(百姓文化大舞台),市区社区文化角文艺展演、民非社团特色文化展演、市区优秀文艺团队展演暨群文品牌评选活,全年不少于50场次。
3.“市民文艺学堂”讲座。举办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等艺术知识普及讲座,组织市文化馆业务干部及邀请省内外名家讲课,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全年不少于36次。
4.“公益艺术展览”。以馆一、二、三层展厅为平台,采用市民预约制、准入制为市民提供展览场所,坚持每天对外开放,开展美术、书法、摄影等各类艺术展览,让更多的市民展示艺术、欣赏艺术、参与艺术,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全年不少于24期。
5.利用”水乡戏台“为戏曲、曲艺爱好者提供自娱自乐的平台。定期组织地方曲艺的展演,让百姓免费享受莲花落、绍兴摊簧、绍兴平湖调、绍兴词调、绍兴大书等地方曲艺,打造成市民定时聚会享受文化的场所,运作成绍兴地域特色的新书场。全年不少于40场次。
6.利用展演厅、综合排练厅、舞蹈排练厅,四楼电钢琴房、音乐知识长廊、戏曲曲艺知识长廊、音频视频欣赏室、茶艺角、摄影角、书法角,吸引市民、文艺队来市文化馆参与文化活动。
7.完善新场馆运行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按需定制配送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
(二)重心下移基层服务
继续完善文化订单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对3个开发区、1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的辅导、培训和活动联动。对48个社区文化角重点配备文化指导员和文化志愿者,协助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从而推动基层文化的持续繁荣。
(三)群文创作和各类赛事
1.群文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三个一”创作规划,培养完善一支创作队伍、建立一个工作长效机制、创作一批群文作品。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全年创作戏剧、曲艺、舞蹈音乐作品20个,其中有10个作品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走上群众艺术舞台。
2.各类赛事。举办好市级排舞大赛、乡镇(街道)文艺汇演、器乐大赛、合唱比赛等各类赛事,并选拔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级各级各类比赛,争取好成绩,为绍兴文化争誉添辉。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提升非遗品牌活动影响力。着力打响“水乡社戏”、“绍兴师爷讲故事”等品牌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一次地方戏剧曲艺展演、“非遗集市”活动、囯遗项目专题展览等活动。协助市文广局做好各级各类非遗名录、基地、传承人等相关申报、记录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市性的非遗主题培训。持续抓好濒危剧种和濒危曲种的保护工作,做好地方曲艺的活态传承,组织一次地方曲艺传习所传习成果汇报展演,抓好地方曲艺传习所的常规工作,继续复排、创排平湖调、词调、摊簧、莲花落等曲种的精品节目,加强濒危剧种的抢救性保护,继续抓好手工技艺类项目的活态传承,大力开展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继续开展非遗“点单配送”服务,做好非遗书籍、期刊编撰工作,汇编《绍兴童谣采风集成》,并启动《绍兴童谣文献集成》整理,编辑印刷《绍兴非遗》专题期刊,继续做好数据库、档案室、资料室建设,加强医院白癫风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xingzx.com/sxshj/49448.html